|
|
听了叶老师执教的《第一朵杏花》,颇有感触。 这次教研活动的研究组题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理解。感受,体会,指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人物神情,读出人物特点。 执教过程中,教师能够紧扣教研主题,层层推进,巧妙地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经过我校三年级组老师的共同研讨,觉得有以下几点疑惑尚需和各位老师商榷: 1、如何指导学生读出画面:在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春天的画面,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浮现但是的画面 ,此时,学生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画面,但是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建议,能否像这样安排教学程序,学生会体会的更深刻:首先多媒体出示这段文字时,将段中的关键字“皱,醒,绿,鼓”作上重点标记,然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关键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描述画面,最后,在将这幅画面通过读表现出来。 2、如何读出人物的神情:在第7至14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补充文本对话,让学生理解人物神态、心情、语气,与《课堂作业》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思维、理解在情感对话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疑惑、兴奋、激动、自豪、怀疑等”的语气没有很好的把握。 以上是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有机会能进一步深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