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节课最大的启示: 一、 词义理解落实到位 很久没听到对词语理解这么扎实到位的课了。在初读阶段,陈老师在检查好孩子们朗读词语纠正字音之后,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在理解“农耕社会”的时候,陈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在理解“呼风唤雨”的时候,陈老师是出示这个词语的两种意思,让孩子们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完所有的词语之后,陈老师又随即总结理解词义的方法:借助近义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辨析理解等等,及时教给了孩子理解词义的方法,我觉得很好。 二、写作方法渗透到位 这是这个单元的开篇说明文,孩子们对说明方法比较陌生,所以陈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说明方法的渗透。在理解体会“发现”和“发明”之后,陈老师引导孩子去发现“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体会人类20世纪和农耕社会的生活对比后,陈老师及时引导孩子去发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并且及时板书,突出了教学重点。此外,陈老师还引导孩子去发现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用词精妙。以上这些都有利于孩子们对写作方法的掌握,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本节课值得商榷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课除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之外,“引用”也是很明显的说明方法,可是陈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后,却并没有引导孩子体会这种说明方法,有些遗憾。 此外,语文的工具性在这堂课内得到很好的体现,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就有些被冲淡了,孩子们对人类取得的成就,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验,并没有为此感到骄傲。所以,如何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使之得到和谐的统一,是个大问题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