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父亲的菜园》教学 一、对教材的理解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社修订版第八册第二组教学单元中的第八课,本组教材,是要初步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张老师教学本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没有逐段讲读,没有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我们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进步。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强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故事虽然平常,却告诉了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两点明确要求:1、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要知道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2、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知道课文中写了父亲什么事,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能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重点难点突出: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这是通过教学过程体现出来的。 其实我在想,略读课文看起来是学生活动,放松了老师的要求,但实际上是对老师备课要求的提高,除了“备学生”外,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老师更应心中有数,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上张老师应该说是逐渐走向成熟。 二、教学过程明晰 首先,张老师是借四(1)班教学,教学之前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很有必要,张老师利用较少的时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以读书为主,以学生为主,加强语言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这篇课文张老师首先布置了预习,课堂上设计了几次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方法,且每一次读书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一个自渎—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1) 齐读课文,边读边倾听同学之间不正确的读音,然后由学生自己查找纠正;(2)默读课文,指导勾划学到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然后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没有解决的哪些问题(多数都是词语上的问题,如“诧异”、“贫瘠”,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没能解决。说明问题还不具有深层性);(3)、自渎课文,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强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找到10个句子。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张老师把握了启发教学的原则。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读议结合还注意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完整性。 总之,这堂课,在教师认真备课,学生进行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大量的,反复的,采取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在学生参与熟读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研究问题,参加讨论,发表己见,基本适合于略读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满足学生学的要求。 三、对本节课的不成熟看法 1、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加强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要反复诵读和选点品读形成语感,本课描写父亲的10个句子应该是读的重点,而本堂课在这些句子的处理上淡化了读。要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2、忽略了语言运用 语感是语文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是语文基本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积累语感,积累词语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所以语文教学要有时间让学生运用语言,形成的语感要通过情景性填词、情景性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同时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