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
首页 | 教案| 课件| 说课稿| 试题| 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主题班会| 评课稿| 综合教育| 剧本| 活动| 教师考试| 电子书 | 乐谱 |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音乐| 体育| 科学| 思品|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生物| 心理| 信息技术| 实践| 健康| 托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说课| 百科| 校园活动| 常用文档| 资格考试| 乐谱| 中职职高| 舞蹈| 电大|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资料下载评课稿数学评课稿   公告:
  • 高教版中职音乐基础版说课稿 音的长短
  • 大班美术欣赏说课稿:星月夜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 幼儿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
  • 市场营销实务全套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 罗密欧与灰姑娘
  • 初音未来千本樱钢琴谱
  • frozen冰雪奇缘Let It Go钢琴谱
  • 全英文中职英语说课稿范例
  •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童谣100首
  • 硬笔书法教案
  • 师德师风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西部世界 Welcome To Westworld弦乐四重奏钢琴...
  • 爱乐之城 Mia & Sebastian's Theme钢琴谱...
  • 爱乐之城 city of stars钢琴谱 简单版 弹奏教...
  • BTS血汗泪Blood Sweat & Tears钢琴谱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 BTS 春天 Spring Day 钢琴谱
  • 名称

    追问式评课案例

    追问式评课为例
    追问式评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评课方式,就是以对话的方式,回顾并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并反思教学理念,以期获得教学启发的活动。在这其中,评课人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资源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讨,在对话中帮助执教者理清备课与教学的路径,找准教学的支撑点与规律,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能力。
    执教老师则以评课主体的身份出现,在与评课人的对话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与自觉审视。这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路径,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图式,有效突破了目前大多数评课行为中评课人点评,执教者接受的单向评价、静态评价的局限,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魏本亚教授追问式评课为例[1][1],选择几个评课片段,试图通过评析找到追问式评课的共同路径,为追问式评课的进一步推广贡献绵薄之力。
    一、 教学目标的定位:寻找依据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与学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也是目前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之一。魏本亚教授的追问式评课就从教学目标开始。
    魏本亚(以下称魏):非常感谢张茜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下面我们来思考教学背后的东西。我首先想知道的是,你设计了怎样的教学目标?
    张茜(以下称张):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通过文章中关键词语的把握,深入体会水的珍贵。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手法。
    魏:你在设计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时候,你依据什么呢?
    张:应该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吧。
    魏: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些呢?
    张:我之所以确定这样两个目标,一是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方面来考虑,学生到了高年级,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进一步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二是从教材的特点来考虑,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没有经历过缺水之痛的人是想不到用这些词语的,如孩子们感受雨水的“抚摸”,一瓢水四兄弟分而洗澡却用“倾注”,用“饿”来形容缺水之渴等等都非常典型,所以我教学的着力点就在这些关键词语的品味上。
    魏:《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这三点正是老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依据。那么,如果将你这两个目标放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你觉得合适吗?
    张:应该是合适的吧。
    魏: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的目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能用吗?
    张:不能吧。
    魏:能不能这样说?在大的方向上应该是合适的,比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关注文章的写法等等。但是不同的文章,关键词语不一样,写法也各有不同。
    张:是的。
    魏:我们在确立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语文教学目标的共性规律和连续性,但同时一定要关注文章本身特有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目标制定既要简约,还要具体,重点要精准,这样,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达成度会比较高。
    魏老师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追问涵盖了三个层面:其一,教学目标是什么?其二,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其三,目标是否具备本课特有的教学功能?层层深入的追问具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从已有的教学目标入手,可以帮助执教者和听课者再一次了解教学目标,并对刚才课堂教学的目标实施度与达成度进行简略的评定。第二,帮助教师从已然层面到达应然层面,思考目标制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让老师们明确目标制定的背后必然会有教师的思考,并通过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梳理出《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三个重要依据,为老师们今后的备课和思考提供了理性的路径。第三,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每节课都应该拥有适宜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教学目标。魏老师以问题为石,不仅激活了执教老师备课的思维过程,帮助老师从实践层面到达理性层面,还为观摩的老师还原了执教老师的备课路径,将内隐的个人行为外显为动态的研讨活动,进一步丰厚了老师们的观课所感所得。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学生的学为基点
    语文教学无外乎涉及到两个维度:“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王荣生教授曾经谈到: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确定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是关乎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魏: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教学内容精简,教学重点也很突出,你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确立重难点的呢?
    张:这篇课文比较长,第一课时我已经指导学生通读了几遍课文,这节课我主要抓住了2、4、5三个自然段,带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品味关键性的词语来体会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魏:你的教学主要聚焦在重点段落,并通过品析关键词和感情朗读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这一点,特别值得老师们去学习和借鉴。那么,你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张:对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的。如在学生自学第二节,感受雨中洗澡的快乐时,他们通过自读可以很快划出“奔跑跳跃”、“大呼小叫”等词语。但是像“抚摸”这样涵义比较深刻的词语,学生就难以发现和理解了,而这正是我能帮助学生提升的。
    魏:你说的非常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基点在于学生,在于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针对这篇课文,你是怎样判断学情的?
    张:一方面,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因为我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我每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能不能回答出来,回答到什么程度,我的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另一个方面,我会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我第一次就关注到的词语,我感觉学生也能关注到。而我读了几遍才能读出来的,学生可能关注不到。
    魏:你是一个经验丰富,敏感度高的老师,那么除去经验之外,如何判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张:我觉得一是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先自主的习得。二是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最好要有纸质的预习案。
    魏:是从学生已知和未知的交接点开始的。因此,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当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点拨和示范。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教学内容选择需要遵照三个原则:一是对教材的深度把握,二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三是对重难点部分的相对聚焦。这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魏教授从自己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入手,通过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学情等问题,在与执教者的对话,及时而准确捕捉到执教者对于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关注,帮助张老师提炼出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成功之处,一是教师知道自己教什么最有教学价值,最贴近文本,最贴近学生,同时也因为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并在此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梳理出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重要原则,尤其是在对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理念。这种从教学现象到规律的提升过程,可以有效帮助观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观课所得,为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铺垫了理性基础。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简约与丰富
    教学过程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是方法和策略的具体实施。教学流程的设计决定了课堂的框架、结构、走向和结果。
    魏: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的课堂结构,你设计了哪几个板块呢,为什么这样设计?
    张:我设计的是这样四个大的版块:自主探索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自主交流环节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关键。自主总结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总结在本节课的收获。自主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读写迁移,请学生迁移课文中以乐衬苦的写法。
    魏:在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环节,学生的活动很多,你安排了什么活动?
    张:学生自主学习和批注,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练读,其中有学生的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魏:能不能再简洁些。
    张:简单的说就是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抓住2到6节中能体现出水带给全村人的快乐的词语,来带动整个活动。
    魏:为什么要设计主问题?
    张:因为这样会让教学内容不零散。
    魏:也就是说课堂必须有一个纲,纲举目张,纲没了,目再好也没有用,有了纲,目就可以被串起来,课堂才不至于散掉。
    魏:我还关注到你板书上有“珍贵”、“苦”和“乐”几个字,并请学生看黑板,提问题。学生是怎么说的,还记得吗?这又是为什么?
    张: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就“乐”字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个地方能看出水带给全村人的乐呢?这正是我将要提出的主问题。还有一个学生提出,既然缺水这么苦,那么为什么作者还会感到乐呢?这是更深层的问题了。
    魏:你所设计的提问环节有什么用意呢?
    张:我这样处理的第一个想法,是想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同时,学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增加阅读兴趣。最后学生通过学习解决了问题,学习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魏: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问习惯的培养,很好。那么这个板书与提问在整个教学结构中又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张:我觉得右边板书“珍贵”,左边分上下两行写出“苦”与“乐”,应该是对文章文脉和主旨的浓缩吧。
    魏:说的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要求: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是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了统整的作用。目前国外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阅读图示,实际上张老师今天所做的就是阅读图示,也许是凭着直觉做出来的,但非常值得推广。
    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小结: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版块式设计具有简约和整合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充分而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用一个主问题引领,课堂呈现得非常清晰和聚合。三是,先运用阅读图示统领全文,再聚焦重点段落细致品读,使得教学活动完整而又具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习惯。以上三点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注意的。
    本节课在教学结构的设置上是最有特色的,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版块式课堂结构,其整合、清晰的课堂流程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帮助听课教师将印象内化成教学过程的设计规律,聚焦并解决目前教师群体中出现困惑最多、最不容易操作的问题?基于此,魏教授通过对教学结构设计、学生活动组织、主问题设计以及阅读图示等四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向执教者进行了追问,从而得出了教学环节设置方面的重要标准
    四、教学资源的运用:为语文学习而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动态、开放的、直观化、交互性等多种教学作用,为教学提供了新鲜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冲淡、稀释了语文教学的味道,没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魏:你的课堂上用了一些教学资源,用了哪些资源呢?
    张:我主要用了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还有朗读时的配乐。
    魏:我看到你的图片是学习第一节之后出示的,这基于一种怎样的思考?
    张: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这几张图片用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人文性教育来处理,看了图片之后,学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珍惜水资源回答的。可是,这样一拓展,好像语文课在这里拐了个弯,拐到品德课上去了。后来我调整了图片出示的时间,把它放在了第一节学习之后,品读“苦”之后,强化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作者家乡缺水程度的感受。这样一来,我感觉图片就发挥了语文的功能。
    魏:张茜老师教学资源运用的变化正是反映了教学观念的改变。现在,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情感的烘托,也就是“煽情”,这样一来,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在把课带偏了。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正本清源,是为语文而用。
    在这一环节中,魏教授对执教老师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和目的进行了追问和剖析,并借此走进了教师的备课过程,让评课变成了动态的反思过程。从张茜老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教学资源,两次运用的时机不同,侧重点不同,其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大不相同,而这正是广大一线教师亟需思考和纠偏的关键所在。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资源的运用的目的是为了“煽情”或者是为了让感受更加的直观,而往往恰恰忘记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初衷,是为了辅助学生语言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张老师教学资源的成功运用,为听课教师带来了成功的范例,更为重要的是,张老师对自己备课过程的剖析为听课老师带来了深层的启发。
    五、语文教学定位之反思:回归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质,但二者如何完美融合,确实一个难解的问题。许多老师至今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摇摆不定,在困惑中迷失方向。在评课的总结环节,魏教授就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进行了追问。
    魏:你的这堂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基本上走的是品味和运用之路。为什么会将语文课定位在这两方面的呢?
    张:我想首先还是源自《语文课程标准》,《课标》中提倡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就是说要上出语文味。
    魏:那么,什么叫语文味,你怎么理解语文味呢?
    张:就是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吧。
    魏:语文味就是要走语文之路。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更主要是的积累。那么,语文课必须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情感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所以,张老师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文字的教学和训练,并将情感巧妙渗透在教学中,使她的课富有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情味。
    当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一种语文课泛人文倾向,特别需要语文工作者对语文规律的重新思考,明确定位,正本清源。魏教授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提炼了语言学习的品味和运用两个教学特色,并通过追问激发张老师对于语文味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定位。
        可以看出,魏教授以执教者为主体,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追问,挖掘了教学中诸多成功之处,进行从现象到理路的分析,这样的评课不仅系统、深入,颇具现场感和过程感,对于执教者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在场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能力的提升具有实效的指导作用。最后,针对本堂课的不足之处,魏教授引导张老师在课堂的生成性和教师的机智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这种兼具对话、启发、合作、正向引导的追问式评课符合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可以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讨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追问式评课案例下载

    ∷分享∷
    分享到:
    ∷相关资料∷
  • 追问式评课案例
  • 追问式评课范例
  •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03-2016 ZhaoJiao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