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们对蒋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这节课评价很高,在此我想就我个人见解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1、导入自然、合理、新颖蒋老师由在百度中收索出的有关蒋的信息让学生找“谁是蒋老师”,并由此引出借助身份证来解决这个问题更准确。这一情境的设置,精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问题意识等,精心打造了适宜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经历、感受到仅仅几条相关的文字信息是无法科学、准确地确定是否是蒋老师。教师巧妙地将学生从教材特定的、静态的、文本的数学知识中引入到现实生活的情境来,赋予了教材鲜活的生命力。这一情境的设置,不仅自然的导入了新课,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的视野由教材中来,又走出了教材,走入了生活实践。 2、妙用生成资源,因势利导,活用教材继前面的教学环节,教师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推理判断的素材。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数学知识。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积极、愉悦地表现自我,教师因势利导“既然身份证号码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那么时这些号码都有什么含义呢?它为什么能准确定确定个人身份呢?”带着这个问题, 教师真切地询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身份证号码中的困难,并与他们共同解决。让学生带着需求、渴望展开探究,有关身份证号码中隐含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破解”。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要学生学习,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期待着获取新知,主动、愉悦地学习。3、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身份证号为原型在后面加上体现血型、身高、体重等的数字,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一个人的身份是从生下来到终老不变的,巧妙的渗透了数字编码只能表示不变的事物。通过学生收集的身份证中特殊的罗马字母“X”的来点破“X”的含义。通过两个讨论题突出身份证固定为18位数,没有相同号码的身份证,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逐步地领悟到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科学性,还初步掌握了相关的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4、联系生活,拓宽视野教师围绕数字编码这一认知核心,适度地拓展到字母编码、汉字编码等相关编码知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初步地感知,如邮政编码、书籍编码、电话号号码、学号、街排号以及各类密码的实用价值。通过练习当福尔摩斯、编门牌号码等,学生的视野由教材中来,又走出了教材,走入了生活实践。 建议:1、老师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身份号码的过程中,我认为过多过于重复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如果让学生自己上台写出家庭成员的任意一个身份号让同学们猜是谁的,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巩固表示出身日期、表示男、女的数字,还可活跃课堂气氛。2、老师可在课前收集一对双胞胎的身份证,这样对身份证的唯一性、科学性就更有说服力了。3、我认为老师课堂上讲解还可适当少一点,多给学生一点空间,多一点时间让学生练习,自己编门牌号、学号等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