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评《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我们徐老师工龄1,教龄0(填表格最简单了),是一个很年轻很年轻的新教师。今天她又选择了平时公开课不常见内容,那就更加不容易了。我们朱教导常要求我们每堂课要注重“有效性”,徐老师这堂课也就是这个目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徐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又通过各种形式体会乘加、乘减的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我从“这节课带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这个角度说说我的看法: 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徐老师在课的导入部分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肯德基的情景,并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让学生仔细看,并说说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能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非常感兴趣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生活的联系与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课堂气氛较好。 二、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产生多种资源,教师学会观察、倾听,充分利用来自学生兴趣的资源。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徐老师非常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给了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巩固阶段,徐老师出示了许多图片,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数学问题,并且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经验中进一步体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整堂课徐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整堂课教师围绕“买两袋鸡米化、一个甜筒”这一问题让学生帮助解决,从而认识乘加、乘减。真正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然而,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本堂课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徐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能不能再丰富一些,更能激励学生一些,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有待大家去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