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谭老师《解放战争》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进行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本堂课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前途”,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回顾国共关系变化的,展望国共关系的前景”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过程】 导入:简洁、自然。在导入的时候,运用了时代周刊刊登的蒋介石的封面;结尾时,运用了时代周刊刊登的毛泽东封面,两者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同时也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并具有时代感。学生有较强的兴趣。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 “讲述法”和“比较分析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设置很多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多媒体课件选材较好,既有静态的图片、材料知识介绍,又有动态的电影片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提升。 教师素养:谭海军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精心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分析有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教师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从时间分配来看,学生活动时间所占时间比重不多,但随着教师层层深入的设问,学生的思维也在有效活动。通过学生对材料的解析,问题的思考,答案的组织,可以看到达成了三维目标。 谭海军老师的这堂课整体上来说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也值得商榷之处: 1、本课的板书只有“解放战争”四个字,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的辅助作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有拓展延伸,但有些问题的设计比较传统,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