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老师执教的《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课,底蕴深厚、结构严谨、气氛活跃、流畅自然。 现评析如下: 一、关注培养目标: 秉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准则,孙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读书,更注重让其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发展智能。教学任务明确,以重要概念带起规律总结及实践拓展,强调了知识教育的基础和引导作用。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 这节课内容庞杂,知识点多,且很抽象。教者做到了吃透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与补充,把重点放在染色体组概念和数目变异上,化难为易,以简驭繁。经过浓缩与加工,整节内容紧凑,推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极富特色。围绕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过程,多角度设疑剖析,层层深入,不仅引发学生思考,也为区分“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打下坚实基础。科学的取舍,成就了逻辑严密、流畅自如的教学风格。 三、关注“因学而教、顺学而导” 在本节课中,很多知识点都很抽象,难以理解,如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过程的特点孙老师在教学中灵活把握。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问题串的设置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储备,并巧妙搭建了思维碰撞平台:“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比较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植物的矿质元素的吸收与主动运输的联系,让学生领会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等等,无不闪现着思维跳跃的火花。 四、注重情趣教学 本节课的教法多样化,导言即引人入胜,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视频选材巧妙,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授课过程中,也挖掘了很多情趣因素、或图片、或视频、或动画,方式灵活多变,激发学者的兴趣和思考,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整节课气氛活跃、亲和力极强、惊奇迭出、张弛有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