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跳动在学生的手指尖上 《观察与测量》的感想 在本月听了朱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测量》这堂实践活动课,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这堂课的后半节课“测量”。老师出示小石块、泡沫、橡皮泥,问学生怎样知道它们的体积?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动手操作,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问:“谁能说出这块小石块是什么形状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它的体积呢?”生回答:“借用水就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具体怎样操作呢?”“先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或用柱体的容器内装些水,先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算出水的体积;接着,再把小石块放入水中,看这时的水上升了,再次测量水的长、宽、高,算出现在水的体积,水前后两次体积的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老师表扬并肯定了这种测量方法。接着又问“橡皮泥呢?”这时学生的发言很高涨,纷纷争着说“只要把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把它变化成规则的形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老师再次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接着老师问“那么泡沫呢?”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受挫,想泡沫不能把它捏成各种规则形体,又不能把它放在水里,放在水里是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办呢?朱老师给学生思考时间,小组再次讨论,并动手尝试,这时学生醒悟过来了,说:“我们可以借用沙子来进行测量。”“怎样测量呢?”“先在圆柱行容器内装些沙子,再测量它的底面直径和高。”生边说边演示他的操作过程。“然后把泡沫埋在沙子里面,再次测量沙子的高。算出现在沙子的体积。前后两次沙子的体积差就是泡沫的体积。”老师充分肯定了这种测量方法。最后老师进行测量方法的小结。 在这半节课中,朱老师清晰知道不要弄错学生的活动操作时间,在动手活动的同时,学生就在既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活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用教师过多的引导,整节课,学生的活动越来越主动,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也越来越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