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老师执教的《海陆的变迁》这个课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新课程标准里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现得比较好, 我认为这个课例片段主要是讲为什么有海陆变迁,主要从大陆漂移学说这个角度来评述。这个课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新课程标准里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现得比较好。作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怎么样提出问题来,提出问题以后进行相应的假设,假设以后寻找证据,得出相关的结论,最后表达和交流,这节课体现了综合的科学过程。开始的时候,摆出来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老师通过启发,让学生去关注这两个大洲在轮廓上有一些什么样的发现,学生发现这两个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又引导学生去质疑,对提出的观点、结论要学会质疑,这个设计背后是有新理念支撑的。提出了质疑之后,又找出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个学说、观点是正确的。在证据的运用上,一个是海牛、一个是鸵鸟,这个地方老师可以稍作点拨,强调海牛是生活在热带浅海中的一种生物,不可能远涉重洋,这样会对学生有启发,学生也就会发现鸵鸟是不会飞的一种动物,隔着这么宽的大洋飞不过去,唯一可能正确的解释是两个大陆原来是一块,后来分开的,而且它位置对应还非常准确。如果老师作适当点拨,就能引导学生非常具有逻辑性地论证一个观点,训练学生形成非常好的逻辑思维,有逻辑地去论证问题。作为科学探究或者作为科学过程的话,还需要对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这个课例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过程。提出问题、假设、提出证据、作科学解释,这个课例是围绕着一个科学过程的基本脉络做的设计,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观点有他的合理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四种能力,在原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就体现了四种能力的培养。这个课例体现的是综合的科学过程。除了综合科学过程,科学过程还有单向性的过程,做观察、做实验、作比较,这些单向性的过程也是科学过程,在教学中对单向性科学过程和综合科学过程要作合理的安排和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