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富有诗意的语言作为开场白,把大家带入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中,这是我校陈老师在“百花奖”中的精彩片段。语言优美、条理清晰,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让地理服务于生活,构成了这节课的主旋律。 地理课的成败,从根本上看,一是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二是取决于观念的转变,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 首先,陈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使地理教材摆脱“知识本位”的模式,突出重点内容,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程序,减轻机械记忆负担,精心设计教材的结构、精选个案(我身边的生活环境),确定教材的呈现、表达方式(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古到现代),以学生为本,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通过“寻找中国古代居住观中的科学依据”、“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 模拟购房选房”等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从“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偏重书本的理论知识”到“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节”,加强地理学习的“实践”力度,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发现之旅”、“我评我家”、“教你一招”等小栏目的设置,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在这节课中,美无处不在,“我们的人居环境,应当是绿荫掩映,温馨宜人的城镇,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于秀树繁花中,享受着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有助于养成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开发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提高教学效率,陈老师通过搜集学校周围大量的房产广告,以这些在身边可看、可感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别化教学。 如果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一些知识点的处理不够到位。另外,有一些问题提出来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使学生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 陈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这与陈老师平时的勤学好问、求真求实是分不开的。这堂课从准备到试讲,从材料的搜集到课件的制作,从学情的分析到问题的设计,都可以看出陈老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陈老师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就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地理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