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做一名小科学家》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苏科版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中的第二课。它紧随第1课,在学生初懂科学外延,略知科学研究方法后,指导学生初步开始科学探究活动,巩固在第一课所获得的理性认识,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外延,以实现科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在:“让孩子们亲身经历问题的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解决问题。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动手实验、寻找证据 、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 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 找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②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认识科学是什么。 难点:指导学生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二、说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爱提问,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他们的内心活动实际上与科学家们的一样,科学家们所从事的研究,孩子们都能够自然地做出来,儿童实际上就是小科学家。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做一名小科学家。而本课通过重点指导学生的“行”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究之路。 三、说教法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小组探究-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老师手里的纸鹦鹉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大胆猜测、自己动手验证,从而进一步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发现法、实验法、展示法、讨论法、演示法、评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对科学的涵义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打破儿童心中对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在玩中认识科学,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四、教具和学具 教具:纸鹦鹉、纸螃蟹、三角形纸片、拱形纸片、杂技小丑玩具 学具:分组实验材料:纸鹦鹉、纸螃蟹、三角形纸片、拱形纸片、曲别针、磁铁、夹子、橡皮泥、胶水、纸片。 三、设计理念 这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外延,以实现科学学习的主要目的:“让孩子们亲身经历问题的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解决问题。”本课重在指导学生“行”,借助探究“使物体重心低而不倒”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主要过程,践行探究活动,学做一位小科学。在这里,指导学生想办法让各种小物品站立不倒的过程与琴纳发明接种牛痘的技术进行过程性比对,使学生在找两者相似之处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做一名小科学家,从而进一步感悟科学,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四、重点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相关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为后面的探究作好的准备。 2、寻找证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猜测、鼓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获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再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 3、总结认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总结回顾整节课的探究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比较是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知道科学并不神秘。 4、 课后拓展 通过演示杂技小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