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壤和我们》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土壤和我们》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研究土壤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人类行为对土壤的破坏。由此启发学生为保护土壤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基于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土壤里的物质,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以及周围的土壤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因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家住城镇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有电脑,有照相机,能上网,会拍摄。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家住农村的孩子,能与土壤零距离接触,具备采集到土壤样品、调查访问的条件。这些因素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有利保障。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土壤被破坏的事实,并为保护土壤而行动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对土壤心存感激之情。 3、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究土壤被破坏的事实,并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描述土壤被破坏的事实。 二、教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只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时空,就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围绕“我们现在的土壤状况怎么样呢”的话题自由组合研究小组,确定调查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调查研究。打破了教室狭小的空间,把学生的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活动之外,要时时关注调查的进程,参与各小组的调查活动,并适时的给予指导或点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课中,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经历、体验和发现,”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课后,组织学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为保护土壤而行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孩子提供公平学习探究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科学》课标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的每一个感官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针对这一点,本课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围绕“我们现在的土壤状况怎么样呢”的话题进行自主探究,再进行汇报交流,组织讨论土壤破坏后的严重后果。启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 总之,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最后习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的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教学程序 1、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实地调查的照片、录音、土壤样品及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建议卡、白纸、彩笔等。 2、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悟土壤——激发探究兴趣 课前,我将学生带到田野中的空地上,师生席地而坐,学生会特别兴奋,陶醉在大自然中。我饱含激情地向同学们推荐一首关于土壤的小诗,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诵读着。我见机创设问题情境;“你对土壤有哪些了解?”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被激活,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一定会根据眼前的情景,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津津乐道地畅谈自己对土壤的认识。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倾听他人发言,并进行评价、补充。 这一活动的设计,会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母亲的伟大,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活动二]:亲近土壤——实现自主探究 当学生欣赏了诗,畅谈了对土壤的认识后,我再提问:“我们现在的土壤状况怎么样呢?”学生在进行了各种猜测后,都会产生一种想亲身去实地调查的欲望。怎样调查呢?我准备充分放手,让有相同话题的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并确定自己组调查的方法。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学生的思维更是活跃的,他们会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调查方法。有的组会提出拍照片。他们的摄影技术虽然不高,拍摄出的照片也许不是很清晰,但我相信,它是孩子们亲身实践的最有力的事实依据。有的组会用访谈录的方法去走访附近年长的农民,对过去的和现在的土壤状况进行了解,并录音。有的孩子会商量,从网上、课外书上收集一些土壤被污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上交流。有的组也许还会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收集土壤被污染的样品,带到课堂上,让其他学生亲眼目睹。形式多样的调查方法无不闪现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火花,而应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它慢慢绽放,发出耀眼的光芒。 [活动三]:话说土壤——让资源共享 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科学探究活动,他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更会有所发现。教师要给孩子们创设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孩子“动口”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发现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1、课上,为了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收获较好的呈现给大家,对表现好的小组就奖给一张“笑脸”,于是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迫不及待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我想,只要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学生定会有精彩汇报。拍照片组的同学会结合他们亲手拍摄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访谈组的同学会介绍他们的访谈经过,并把访问录音进行播放;收集资料的同学会把收集到的图片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并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文字资料;实物采样组的同学会把他们从不同地方采集到的被污染的土壤样品展示出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各小组汇报完后,学生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深刻意识到:我们周围的土壤已受到污染。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土壤污染后的严重后果。孩子们在参与讨论中,他们的心会被一个个残酷的事实所震撼,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呼吁:保护土壤,刻不容缓。 3、我见机提问:“怎样保护?你准备怎样做?”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提出要求:“请你和你的小伙伴把你的想法写或画下来。”这时教室里会呈现一派热闹场面,将课再一次推向高潮。一幅幅漂亮的警示画,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警示语,一条条真诚的建议,一份份热情洋溢的倡议书……将在孩子们笔下诞生。再让部分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对较好的作品,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 [活动四]:保护土壤——争做护“土”卫士 《科学》课的定位是科学启蒙,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后,我将利用科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为保护土壤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从校园入手,利用广播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成立护绿小队,让校园的花更香,草更绿,树更茂盛;再组织学生办一批土壤小报,在社区开办宣传橱窗;给镇环保部门领导写建议书,为城镇的垃圾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并让学生用大纸箱,制作一些不同用途的垃圾回收箱,放在丢垃圾处,把可利用垃圾、不可利用垃圾、活跃在校园废旧电池分类入箱;用木头制作一些警示牌,插到农田边、小河边。学生宣传忙碌的身影活跃在校园,活跃在社区,活跃在街头巷尾。我想: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在学校、社区产生重大的影响,孩子们也会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