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五单元 《凤阳花鼓》——评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 《凤阳花鼓》是第五单元《乐手的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七年级、八年级上学期的音乐学习,学生们对竖笛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易的乐曲,在视奏能力、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册设计了《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 二、教材的把握 老师对这一单元的设计,能做到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在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要求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一部分要吹奏得欢快,第二部分要吹奏得比较抒情。老师启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学生应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在多种角色“扮演”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吹奏、演唱与表现。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 1、情感目标:能与他人共同演奏乐曲,分享合作的愉快。 2、过程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3、技能目标:能用竖笛或口琴视奏乐曲《凤阳花鼓》旋律,(并做到旋律流畅,节奏准确)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目标设计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了年级、单元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在竖笛学习、合作伴奏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熟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学会为乐曲选择乐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节奏,为旋律加花添彩。提高视奏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器乐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设计重难点中试图通过教学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学会为乐器伴奏,并做到各声部合作默契,层次清新。真正的通过吹奏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能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保证一节课成功的所在。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执教教师始终做到了是个引领者,运用了有效的正确的教学手段,在学习吹奏中准确的把握了乐曲乐段,运用音乐要素在快慢、力度上作处理,做到有吸引力的引领,学生轻松的跟着走。教学中这一有效对策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创设了宽松、民主课堂教学氛围。整节课在师生情感的融洽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效果。 2、个体性:老师面对着的是一个一个的鲜活的生命,他们中存在着不同个性差异,因此,如何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执教教师能较好的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打击乐器有目的分配给学生,并通过不同的变换方式,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在学习活动中尝试学习的愉悦,感受参与的快乐. 3、重过程:执教老师课前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旋律的节奏特点和规律。从乐曲的节奏切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产生兴趣,有的想学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而后又从乐曲的调式特点,演唱风格入手,训练学生的吹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同时运用今昔对比,把握歌词的寓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并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之情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情感,引领他们跟随教师的设计思路在音乐吹奏和歌唱学习中畅游,主动积极地学习,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音乐的魅力,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注重教师的“教”,灵活而又艺术。运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通过聆听教师鼓点击奏《凤阳花鼓》特有的节奏型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其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特点边听教师讲述,了解《凤阳花鼓》所具有的节奏特点,激发学生情趣,为所授新课做好铺垫。 (2)重点乐句的学习法。教师教学将第一个乐段拆分开,进行以两个小节一组学习吹奏,进行有效的视奏训练,做到举一反三,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就完成了教学基本任务,同时在重点乐句的学习中,又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的听力得到训练。 (3)音乐知识点学习法。执教教师在知识点的解决手法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运用对比的手法(比较两个乐段节奏和旋律的细微变化)将节奏带入旋律中,直观地进行讲解和比较,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节奏在音乐旋律中的作用,通过竖笛吹奏、旋律视唱,较好地完成了作品学习,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4)引领学生的“学”积极而主动。教师优美顺畅的范奏,不仅预设了教学情景,也将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了,随之学生被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迷住了,被教师音容笑貌、动听的歌声吸引了,被音乐作品震撼了,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的去学、去奏,去做、去唱,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也是音乐自身的魅力和作品的魅力。 总之,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设计过程符合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次严谨、环节转换自如,具有艺术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能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教师采用了启示法, 对比法 , 举例法,讲解法等灵活多样的有效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做到量体裁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率。学法指导目标比较明确、指导内容在课堂中实施、指导的方式在教学中得到实施。并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会了学生运用练习法、视听法、模仿法、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全面的、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教学的结构就其性质而言,有多种特征:审美性、知识性、教法性、能力性、时间性;就其任务而言,有多项职能:全面的审美意识、广泛的知识教学、充分的技能训练以及有效的思想熏陶。因此,就这节竖笛课,教学目标制定比较明了、准确。使整个教学活动都能围绕教学标的来进行,将教学目标贯彻活动的始终。确定的教学目的符合课标的精神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体现了老“胸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教法)”的较好的教学技能,整个的教学符合课标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方向,能较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需要改进的方面 1、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不少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1、因为《凤阳花鼓》这首乐曲节奏比较规整,旋律比较简单,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学期段,在节律、旋律上进行再创作,来适度的加深难度,让学生感到有知可求,学习的欲望才愈加强烈,学习的劲头则会更足。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它为学生将来听辨能力欣赏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所就显得尤为重要,如:65 31 2 - ,这一组的旋律是下行的,学生在吹奏上很难体会到气息下沉,因此,所吹奏音就偏低、不准,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在吹奏的方法和气息的运用上进行技法、学法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攻破这一难点。 3、创造性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这节课教师如能在依据学情,在学习好旋律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简单的声部,分层次让学生学习,或引领学生改变节拍或改变节奏,让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4、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互动和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以便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这一点课堂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5、好的开始预示着好的结束,做到才是一节更完美的课。但这节课在老歌新唱设计,缺乏学科的科学性,也偏离了所授课的目标,尽管教师耗费了一些时间也未能达到好的效果。 6、建议:执教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再严谨些,教学的环节、内容、时间等分配上,把握着适当的量、度、位、序,做到层层推进,心中有数。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今后的所授课会更出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