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椭圆的标准方程》评课稿 赵老师为大家执教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公开课,本节课中赵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赵教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神六”运行轨道,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中选择学生动手画椭圆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赵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椭圆定义产生过程,让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定义产生过程 。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这节课中,赵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椭圆定义,教师设计练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 拓展延伸”这一道练习题,考查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数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对这节课不足之出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其一,虽然赵老师能很好用实验来引导学生产生椭圆定义的过程,但对实验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的把握不足,实验流于形式。其二,对椭圆的定义产生过程暴露不够,定义的形成略显仓促。其三,课堂容量很大,但不能有效巩固重点和突破难点。 总之,瑕不掩瑜,在这节课中,赵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