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疏密的花纹说课、反思 1 教材分析,知识点: 在“贴与画的组合”单元,本课教学内容作为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在线条的装饰效果上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把线条的疏密效果进行了更细致地介绍和学习,并通过把线条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的深浅效果的方法,让学生知晓线条疏密变化的方法之一。 在绘画过程中还可以把写生人物与装饰结合起来进行表现,以半身为主;也可以自由创作人物的形象进行装饰;还可以结合民族服饰的欣赏表现少数民族的人物与服饰并用线条装饰。 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绘画作业中,经常会对画面中的某些局部进行装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装饰线条的选择、排列组合以及装饰效果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在本课学习中,应该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注重各种关系的处理,表现用线条装饰有疏密对比效果的人物。 学生对民族服饰的了解并不深入,通过本课学习加深一些印象。 3 实施 1) 挖掘民族教育精神素材 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积极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在课堂”活动,要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贴近学生、贴近课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并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本课挖掘了民族服饰中式样丰富、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纹样,请学生在欣赏、了解各民族服饰特点的同时,发现多样的线条,体验不同的装饰效果,创造地运用自身的创作中。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与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疏密的花纹》是上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四课,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欣赏与了解。我在导入时用图片和做游戏,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两件衣服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现代衣服和少数民族的衣服不同点。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认识服装花纹,学生兴趣很高。但是这个环节从整体说显得有点啰嗦,只要留一个就可以了,同样能提到导入效果。再认识其他少数民族时候,图片过多浪费时间,要精简图片。 二、 创设机会加强尝试绘画 学生调动自己各种经验体验以及在欣赏图片中发现的生动的线条,用简笔的形式绘画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临摹层面,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给与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还不是很大。 要让学生摆脱图例中的线条式样的束缚,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试着画一画的过程中,还要加上自己的创新,把发现的线条进行变化以后画下来。这样一来,自由度的大大提高,让学生在一定的提示或者是参考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绘画出来的线条就不再是屏幕中现有的一些式样,更丰富更生动了。 同时,一些线条元素的排列组合已经出现了有深有浅的不同效果。教师此时可以抓住这个生成的资源,进入接下来要求学生了解的线条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深浅的学习环节。 以往教师的演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往往是教师依据作业步骤事先设计好的,选择示范什么样的图形或事物,添加什么样的花纹,要提出哪些注意事项等等。只有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学生只能坐在下面观赏、被动地了解教师想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和要求等。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示范,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绘画人物造型,学生在服饰等内添加装饰花纹,或者反过来进行操作,还可以穿插进行。如果想扩大参与面,还可以情四五个学生分成若干组,在黑板上绘画的同时,教师与下面的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讨论出较好地完善建议。再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改进。由于时间的限制,还可以绘画一个比较大的人物造型,让几个学生在不同的局部添加花纹,了解花纹疏密变化的要求与方法。 三、 忽略了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主要是作业评价,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只关注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因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长此下去,将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内在学习劫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教学设计中虽然安排了“说一说”、“评一评”、“想一想”等几个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感受的环节,但我对于回答相当出色的同学,没有给出正面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错失了拓展学生思维与赏识孩子进步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没有得表现和生成。今后,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在全面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个性化的的评价。 以上几点是我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它,如:课堂机智不够,讲课语言不够精简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加以改进。 这就是我在课后对这堂课进行的一些反思,想法还比较简单,分析可能还不够透彻,希望各位老师能对我的这堂课多提宝贵意见,有机会也很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美术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