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电路出现故障,想要找到安全出口,请听我说: 《_____电路故障分析____》。 这一节是中考复习中的专题复习,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法和教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 初中阶段电路故障分析是电学综合知识的应用。综合考查了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特点、断路、短路、电流表使用、电压表使用等知识点。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电路故障分析一直是电学中的难点。电路故障分析又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初中阶段电路故障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故障,本节课主要分析串联电路故障。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中考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路中发生短路断路时电流、电压的特点。 (2)学会使用电表检测断路、短路等电路故障。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意学生科学探究的锻炼。由此确立了如下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电路故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过程,体验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 (2)感受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路故障分析的小组活动,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对电路故障现象的分析,懂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串联电路发生故障时的电流、电压特点。 难点:根据电表的变化,分析判断电路中的断路、短路故障。 知道了教材的特点,我们来看学生。 二.说学生情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人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分析学生错题,找寻学生问题所在。 学生已有知识:能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电路识别和电学计算能力。 主要困难是:(1)不清楚在串并联电路中发生短路和断路会产生什么现象。(2)不会根据电表的变化分析故障产生点。(3)没有掌握初步的分析方法。 那如何解决呢?再看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贵在引导。为此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物理情境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以节日串联小彩灯创设情境,用问题串起课堂,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动手实验,“边实验边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寻找问题的规律,总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复习不是重复知识,而且让每个学生在“温故”的同时“知新”。 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观察中动脑,实验中动手,归纳中动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串联小彩灯,有一个灯不亮,是什么故障?创设物理情境,引出电路故障类型。学生对电源短路的认识只是“纸上谈兵”,为此我设计这样一个实验:一只小灯连接在学生电源两端,用一段金属丝并联在小灯两端,如果接通电源,会有什么后果?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让学生亲眼目睹电源短路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灯泡的短路是指电流不经过灯丝而从导线流过,因此灯泡短路就相当于一根导线。 那串联电路中出现短路和断路会有什么现象呢?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填写表格,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再通过实验观察去改正,印象更为深刻。在实验验证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表,注意电表的动态变化,不单观察到是有示数,而且是变大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短路和断路中的特点。 小彩灯有一个灯不亮,是什么电路故障,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小彩灯全不亮,是什么电路故障,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串联电路,可以先根据电路中的电流的有无来判断是什么故障类型。 一盏小灯断路,你能借助一项器材来检测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吗?引出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展开课题。 学生连接电路,借助一项器材检测出故障的位置,注意填写表格。这样做的意图是启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引导能否多用几种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实验结束,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各小组的成果。当串联电路发生故障时,可借助电压表,电流表,导线来帮助检测出故障发生的位置,电流表和导线可归为一类。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深化课题。 通过实验发现,串联电路,“一断全断”,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弥补此“缺陷”? 学生会想到并联电路,那还有吗?展示节日彩灯的结构示意图,提出一种创新设计。请同学分析此种做法怎样做到了一盏小灯丝烧断了,其余灯还亮? 最后展示另一种彩灯的连接电路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然后在简单分析下并联电路故障。 最后课堂小结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