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沙漠进军》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沙漠进军》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课文虽然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仍体现了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不仅对沙漠的形成,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而且还充满了激情,使人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征服大自然的伟力和必胜的信念。文章关注沙漠,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是如何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有条理说明事物的,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第四段关于“阵地战”的说明。 二、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法研究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或图片等。 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我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当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四、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学”才是关键。因此我用了以下几点办法: 1、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2、列阅读提纲。阅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的说明文时,可在快速搜寻文段的中心句之后,列出阅读提纲,以便使阅读的内容一目了然,易于整体把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搜集家乡有关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 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影视资料),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风光秀丽,绿树成荫,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是遗憾。同学们看到这些,会想些什么呢?对!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今天我们就学习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文章《向沙漠进军》!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能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或学习的热情,一段关于神秘楼兰古国的录象,让学生对沙漠有了一个整体印象,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理清层次。 ⑴根据课前预习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次研读课文,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提出要向沙漠进军?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②风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③文中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方法? ④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哪些成绩?前景如何?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合作,教师巡视指导。这一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种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⑵学生快速搜寻文段的中心句,列本文的结构提纲,指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进行说明的。 ⑶重点段落分析,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提问:“游击战”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放有关录象资料。 “阵地战“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出示沙丘移动图。 文字与图象相结合,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沙漠的进攻方式。 3、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语言。 ⑴根据课后练习题第三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⑵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其不同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