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或概括段意的方法,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具体的了解。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的顺序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李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是怎样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的,进行大胆的创新,把全文打乱,列出几个选项,让学生在否定其它选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选择,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探究,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篇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考虑到这篇说明文,离现今有好多年,而今好些专家对治理沙漠有不同的看法,李老师也是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向学生展示一篇和竺可桢截然不同观点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当代治理沙漠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值得商榷的是,把整篇文章全打乱,难度是否过大,我想或许可以考虑,把部分段落的段落打乱,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这一次听李老师上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有以下看法。 别出心裁,尝试在不起眼的阅读理解上做文章。突出的一点是李老师跳出常规教法,把课文13节全数打乱顺序,让学生先找或概括中心句,然后考虑句子的顺序。这么做,学生们会有一种新鲜感,会有多一点思考、讨论、表达的动力。从课堂教学情况看,这种做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重在迁移,努力使本课的教学落到实处。听课的老师都注意到,在完成找中心句、考虑课文顺序后,老师另外安排的练习是“调整一段说明文字的顺序”,且明确地指出了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而不是别的。这么做,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前后照应过渡贯穿联通加深了理解。 老师在讲到文章的正确顺序时,出示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并让学生对不正确的选题为何有错发表看法。下面听课的老师注意到,班级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此关注不足,听起来显得很吃力。愈到后来愈让人有一种烦琐的感觉。本人以为,这里是不是该择要言之,简要一点,有的以略过为好。 在说到前后顺序时,老师说到因为要对照某一节,所以前后不能对换。这里说“对照”似乎欠妥,如改成“照应”“对应”可能合适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