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吹不去心中的经典》评课 谢老师这堂课也是古诗词诵读。兴芝以明月为主题,谢民以人物为线索。两人选择的角度不同,但都有鲜明的主题。在课堂风格上,两人也截然不同,一个诗意唯美,一个磅礴大气。各具风采。 本课教学以《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为切入点,以较强的故事性和情境性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感悟古诗文语言的味道,感受诗仙李白的人格魅力。 为了上好这堂课,谢民老师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将全班分成生平组、评价组、故事组、山水组、绘画组、孤独组、情意组等多个小组。让孩子们分头搜集李白的资料,全方位地了解李白这个人,了解不同风格的诗篇,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诵读、理解。李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怀做下很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搜集资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课堂上,谢老师有如一名大将,指挥着各路军马,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谢老师在设置这些小组时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的,我觉得评价组这个环节的设置非常好。通过了解世人对李白的评价。对大家了解李白的成就。以及李白在诗界的崇高地位有很大帮助,并激发学生探知李白的兴趣。在初步了解李白之后。李白顺时导入,那么李白的诗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到底好在哪里?下面分别由请山水组、绘画组、明月组为大家解说,于是各路人马纷纷上阵,山水组吟诵了《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三首诗。孤独组吟诵了《秋浦歌》、《独坐敬亭山》、《春夜洛城闻笛》三首诗。再加上其他组的诵读。共诵诗10余首。课堂容量可谓之大,覆盖面可谓之广。最为可贵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始终能够把诗文和诗人不同时期的境遇联系在一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李白的诗为什么有时豪气冲天,有时忧郁满怀,感悟李白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情怀以及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 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听完课后,我和明华议论这节课如果让孩子背诵积累下会更好。和谢老师交谈并看了谢老师的教案,有这个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谢老师没有进行这一环节,看前面的故事组介绍时,孩子讲解的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缺少新意,对解诗意悟诗情没有多大的帮助。是否可以去掉这个环节,或者把它放在简介李白时效果是不是能更好些。 总之,谢老师谢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诙谐的语言,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让人感觉阵阵的“仙”气扑面而来。我听完谢老师的课后我佩服、自愧不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