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诗人毛泽东》评课 在本课的内容选择上,姜老师以《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为主,《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在了解长征的的背景资料时,利用课后的资料袋,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长征,既把握了资料的重点内容,又训练学生快速处理资料的能力。接着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对长征的行程之远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在理解诗句的内容时,姜老师结合文本的特点,各有侧重。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在本诗中“逶迤、磅礴”连个词语是难点,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五岭”入手,看课后注释知道五岭是指无座连绵起伏的山岭,让学生猜测“逶迤”的意思,在学生说出是形容山连绵起伏的样子时,出示字典中对逶迤的解释加以验证。并趁热打铁让学生猜测“磅礴”的含义,并告诉学生乌蒙山是一座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并和泰山作比较,这样学生自然猜测出磅礴就是形容山气势雄伟的样子。解决了两个重点词语,接下来学习诗句就容易多了。 课堂中,老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为了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老师的设计别具匠心: 这首诗描写的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老师先让学生先看金沙江悬崖峭壁,波涛汹涌的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老师事先通过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文本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这样学生轻而易举知道了“暖”和“寒”所表达的情感,一个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一个是作者对牺牲战士的缅怀。 三、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在学习了《七律长征》后,让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卜算子咏梅》,结合学生的理解,教室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明确作者创作本诗的意图,并激情吟诵,指导背诵。进一步感受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军事家的博大胸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