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叠结构》写字课评课 上课开始,刘老师利用知识问答游戏:谁是天下最早的神医?导入,从“神农”引出“炎帝”继而引出“炎”字。 再从“炎”字的结构以及与其他上下结构字的比较中得出:上下同形的字就是重叠结构的字。接着学习“炎”字,通过观察比较三个“炎”字,感受到“炎”字书写时上小下大才漂亮,同时要做到笔画有变化。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什么样的字才是美的,从而对写“炎”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刘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字的过程中,特别关照和鼓励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强调“执笔、坐姿”保持正确,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双姿”习惯。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在写字时,播放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能静下心来写字。 在学完“炎”后,又引出第二个重叠结构的字——“众”。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形体变化经过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几个演变阶段。使学生对书法艺术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 最后,总结写法,举一反三。通过“炎”和“众”的学习,总结得出: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要上小下大。找找其他重叠结构的字还有哪些。(多、哥、森、品)让学生找出规律,再进行练习。最后运用写法,解决问题。 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大家探讨: 1、导入:你知道我国最早的神医是谁?对二年学生来说,我觉得难度较大,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通过出示“火“字的甲骨文写法,让学生猜是什么字,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然后又逐渐出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种不同写法,向学生简单地展示了我国文字的演变情况,并通过两个火字组合成一个炎字来引出重叠结构。这样安排,显得自然合理点。 2、在课中或者课后加一个拓展,渗透一点有关书法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从中领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3、在教三叠结构“众”时,刘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众”字,让学生找笔画的变化,由于课件字书写的原因,学生没能及时发现“众”上面的“人”最后一笔捺变大点。这时刘老师只是强调了一下,马上就让孩子自己练习。这里我觉得刘老师应该强调完后,直接利用板书,这样能更直观一些,效果也会更好。 4、 让学生试写三叠结构的字之后,刘老师又让学生评论错误的例字,我觉得可以直接从学生中的不当写法中去总结三叠结构字的特征,时间上也较为合理,学生的接受上也是比较自然、简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