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函数,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校学生所学的财经类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本节知识,对我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信息化技术运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教学目标:依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2.教学内容分析:使用教材为新大纲国家规划高教版教材;本节内容为基础模块上册第4章第2节,在学习了实数指数幂的基础上,认识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为学习指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别为:(幻灯片显示) 3.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能够对接下来的内容展开思考。 (2)学校的口碑比较好,所以生源素质在地区中占中等水平,尽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纪律、习惯、心理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求,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 (3)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程度参差不齐。 4.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 难点,我教学上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和“ 分层教学”。学习上安排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的氛围里动手实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5.信息化技术运用: (1)Flash情景剧《家庭理财》,做课程导入。 我结合学生所学财经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了这个情景剧,Flash动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中,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他们对这节课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使用指数型模拟计算器,做赋值实验。 我设计了一个指数型模拟计算器,用它进行赋值实验。它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我引导学生将底数取定为2,他们自己动手在指数的位置输入不同的值,观察y值的变化,大胆猜想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于底数a的分类是本节的难点,我又引导学生,先将指数取定为 ,学生在底数的位置自己动手输入不同值,观察函数值的变化,直观地认识到了底数a的取值范围。我再通过两个动画,一个呈指数增长的例子,另一个呈指数衰减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将底数分为两类,底数的不同值对于单调性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3)借助Excel软件,作指数函数图像。 学生利用Excel软件,插入图表,制作指数函数图像。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认识指数函数图像。 (4)运用几何画板,自制指数函数图像。 学生利用作图软件,自己动手输入不同的底数,得到了一系列函数图像。他们在自己制作函数图像的过程中,摸索a的值对图像的影响。紧接着,我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图像随着底数a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使得他们头脑中还模糊的概念更加明朗。 (5)使用白板,加工函数图像。 我利用白板的可拖拽图形、遮挡和聚光灯功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图像的信息。他们在处理这些图形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函数的性质。 (6)借助练习软件,分层练习。 我改变以往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常规,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自己再去解决问题。我们设计了练习软件,练习系统中,将习题按难度分层,学生可以层层攻关,每道题都设计了反馈信息,包括试题答案、详细讲解以及错误原因分析。这样,学生采取人机互动的形式,自主实践。计算机承担了教师的部分工作,而教师只需要在班里巡回指导,个别辅导。实现了“分层练习,单独指导,综合评价,个别辅导”。使得课上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7)利用lanstar教学软件,组织课堂活动。 本节课中,小组活动占了很大比例。我使用lanstar教学软件,对各台电脑的界面进行控制与切换。小组只需在word文档中输入研究报告的结论,教师经过切换,就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完整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 (8)运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堂。 博客成为了我和学生课下交流的纽带。我在博客中设置了学习评价卡片,学生可以反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时间、空间都不再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我的博客里还链接了很多的网页,都是和本节内容相关的一些拓展知识,我不再是她们唯一的老师,他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自己、拓展自己。 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她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人机的交互中,随着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获得了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 6.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我设计了课堂导学案,将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以提纲的形式呈现,教师只充当设计师,指给学生一条路,完全由他们自己走下去。课前,学生们分别通过上网查询、电话问询,记录汇总、银行走访等方式调查银行存款的形式及利率。课堂上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小组学习的分环节。在分环节中,各小组在同一时段,进行相似问题的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在合环节中,教师采集各小组研究成果,总结一般规律。 比如:在分环节中,各小组分别计算理财问题中1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的本息和。合环节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模型,教师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在分环节里,每组都试着写出一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分析定义域、值域。在合环节里,教师对各组研究成果做总结,拓展到一般情形。 在分环节里,两部分学生分别画出同类型底的一系列函数图像,并观察图像,写出各自的研究报告。而在合环节中,我将两组图像合并到一个坐标系中,让全班同学比较共性与个性。 我的课中有分工,更有合作。 学生们在小组交流合作的氛围内动手实验,互相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各小组都争先恐后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展开了讨论,有人质疑,有人答疑,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整个课堂掀起了一次次学习高潮,正可谓是:合分灵活、动静相宜、合作学习、各得其所。 7.教学反馈:本设计已经在2个年级4个教学班级里使用,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基本达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检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理解的比较深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且记忆深刻、持久;在本单元测试中,这部分知识得分率最高。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卡片中,他们这样写道:我一直都在主动地参与,我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轻松、快乐地就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