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教社政[2005]9号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决定,原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课合一,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2学时), 面向全院大一新生开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这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为相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做铺垫。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意见>的实施方案》即“05方案”;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门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6年秋季开始,在我院一年级全面开设了这门课程,并把这门课列为全校学生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制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和形成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八个章节,我们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统一使用教学团队编写的教案、课件、教辅资料和练习题库。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我们注重以教材的内容体系为依据,并搜集与其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教学中密切联系我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生活实际,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道德观与法制观教育是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精心设计,力求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我们针对教学难点力求有所突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课程的一个难点来自教学内容即课程的理论高度与学生实际的距离;另一个难点来自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这部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知识的综合性。我们始终遵循本课的教学理念:即强调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来讲,应当是把教材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和法律基础部分串起来。只有这样,在教师的脑子里面教授思想品德过程当中,有机地把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以前教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学习法律;以前教法律的,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特别是教《法律基础》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它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懂得法律知识,而是要培养法律人格,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应当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架构。教材内容相当精炼,我们教师讲课过程当中,要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灵活性。这本书是从问题出发的,对理论的选择也是针对问题来选择的,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每一章甚至每一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保持教材的灵活性,才会把教材用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演讲式教学法;一是教师自身运用演讲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二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活动;三是采用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2、“四步式”教学法;采取前期启发,学生自学、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答疑的四步式教学活动。3、案例教学法;围绕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组合。教师事先搜集古今中外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凡讲到主要观点时,或从剖析案例人手,引入教学,或以案例佐证,虚实结合,具体生动。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充分运用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的学习,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几十个典型案例的运用,使教育更加直观、具体,更深刻地引发了学生思想深处的思考。这种模式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4、论题演讲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某一有争议的论题时,列出正反方论题,并在学生中选出正反方论辩代表进行论辩,然后,再由教师作出评价。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 1、全面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强感染力。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一只粉笔,一本书转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打破单一灌输的沉闷状况,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活跃教学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我们着重在如何把课讲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里,并逐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动力上下功夫。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的内容,精心制作了电子课件,准备了案例,使课堂教学由单调变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信息量更大,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媒体教室,教师全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网络技术、音像资料、影视资料等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在制作PPT课件中插入使用了DV、MP3、RM、FLASH等,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神州六号飞天》实况、《东京审判》、《八月一日》、《鲁豫有约》、《今日说法》等媒体短片和影片,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电”、“全方位”、“立体感”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了直观性、客观性,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每个同学能够真切接触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最贴近的生活启迪,最透彻的人生感悟,最动人的人生体验。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学生愿意上、喜欢上的课程之一。 2、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我校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可有效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且能有效共享。本门课拟建立专门精品课网站,内容丰富,其中的论坛互动、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四、教育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我们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概括出以下特点:(1)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知识深度、广度不够。(2)能力方面: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应试教育、说教为主导致有抵触心理,学习自主性不强。(4)素质方面: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观念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对策是:课程观——生活即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学观——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学生观——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统一了思想认识之后,我们又对学生讲明课程的“实用价值”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用心理较重的特征,教师可以在第一次课时着重分析本课程的“实用价值”。将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吸引过来非常重要,因此授课尽量做到形象、生动,可以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先从他们对知识的取舍角度来说在内心接受这门课程,以后再逐渐矫正。 通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 ,清晰的人生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之源。一旦确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对其有帮助的知识。 我们还注重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内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贴合性,所讲授的内容针对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越高,课堂实效也就越高 。但由于大学的老师多是讲完课后,学生就很难再看到其人,所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老师,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特殊问题,抓不到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症结。因此讲授思想道德课程的老师应多同所授课班级的辅导员沟通、交流,直到思想道德课程讲授完毕。这样能够对所教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针对所发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在课上因势利导,在课下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个别教育。 五、实践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之外,我们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选择了一些实践主题和实践项目,大大弥补了理论课教学的不足,也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实践主题,如:爱我中华主题演讲;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同时也选择了一些可行的实践项目,如: 1、人生与职业——大学三年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爱心奉献——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3、环境保护——校园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4、法制讲座——大港检察院与我院共建法制教育基地 六、课程改革 我院德育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高职学院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研究”,获得了二等奖。在科研工作的带动下,我们进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一是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方法上注重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案例教学、讨论、演讲、感恩、赞美、宽容、做好事、学劳模等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一,考核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考查课,并由学期课改成了学年课。考核手段也相应地作了适当调整。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德育素质的考核力度。 第二,考核内容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就是将以育人为目标的理论教育和以树人为目标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考核内容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部分,是考查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指标。考核内容改变了过去单一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考核内容的构成 平时表现(30%) 出勤 课堂表现 提问 讨论 辩论 演讲 课后作业 观后感 德育考核(20%) 文体活动 公益活动 日常行为表现 期末考查(50%) 名词解释 简答题 案例分析 根据教改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改变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轻行为的单一考试方法,采取卷面考试、德育考核、平时表现三结合的考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德育水平和思想行为表现。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考查方式是“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比例太大,而且平时成绩只以平时作业和出勤率为依据,这无法反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实效果。此次教改后,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个学期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德育水平、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加权重核算出该学生一学年的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德育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查成绩(包括上、下两个学期)占50%。 同学们之间的这种互相启发、互相感动、互相教育,胜过我的“一言堂”、‘满堂灌“。而且我感觉自己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一起面对挫折、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对策,我觉得做教师真好,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