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反思 第一研反思: 幼儿听故事的时候都比较专注,也都期待下一个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先给幼儿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再分段讲述故事向幼儿提问时幼儿的回答有的是脱离故事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说了,再一步引导他们时候有个别幼儿是比较费力的,不是很懂的故事的内容,看来幼儿间的能力差别是很大的。 第二研反思: 在活动开始前,我问幼儿:如果你想和你的好朋友联系该怎么办?幼儿马上回答:可以打电话等等。但是没有幼儿回答写信。可能是写信离现在的幼儿实在是太遥远了。 接下来,我出示了大书。请小朋友看看书的封面,上面都有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老师讲述图书前半部分,请小朋友想想玲玲会怎么写邀请卡邀请瓜瓜?请小朋友猜想故事可能怎样发展,既然他们约好见面了,你来猜一猜,他们后来会发生什么事?老师请小朋友自己翻书找答案,小朋友边翻书边听老师讲图书后半部分。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样了?玲玲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样了?他们是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他们后来是怎么做的?它们终于见面了,心情怎样?最后是怎么做的?小朋友积极发言,做了精彩的回答。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幼儿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幼儿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问题设置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辩论的能力。 第三研反思: 在听述故事时,幼儿听得十分认真,被故事的情节和画面吸引了。幼儿看着有趣的画面,能找到很多“玲玲”和“瓜瓜”见面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大多数孩子觉得画面有趣,对夸张的部分更是兴奋。绘本中有一页是竖起来看的,幼儿都觉得很新奇,在问幼儿最喜欢那一页时,许多幼儿都说喜欢这一页。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绘本本身的内容的理解也起了加强的作用。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小朋友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小朋友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小朋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小朋友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问题设置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辩论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