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池塘 大世界》教学反思 一、歌曲引入 情趣盎然 上课伊始,老师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轻松活泼的旋律制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一节本来是比较枯燥的生物理论、概念为主课型,打造得情趣盎然。 二、架设桥梁 作好铺垫 在本课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围绕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来展开的,而这一核心概念的形成又涉及到诸多的生物学概念,例如:生物与非生物,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食物链与食物网,个体、种群与群落,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等。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有关科学概念进行升华,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池塘生物为例,分析其中生物与非生物、动植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子概念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高一级的总概念——生态系统。然后利用概念图来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 动物:昆虫、虾、螃蟹、大鱼、小鱼、鸭 生物 植物:水草、芦苇、荷花、水藻 微生物: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阳光、氧气、水、适宜的温度
三、及时反馈 学以致用 当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以后,我们通过举例和提问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梳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 师:一片田野、一片草原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为什么? 师:一只羊、一匹马是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师:那一群羊、一群马是生态系统吗? 现场还准备了鱼缸、水草、金鱼等,让学生说出怎样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把它们单独分开能叫生态系统吗? 像这样的活动,及时巩固了要求掌握的概念,加深了印象,突出了重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