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教材处理的反思 木头、塑料、金属四种的吸水能力的比较是学生的已知知识,没有必要花太长的时间来让学生来探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的确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讲的,应该重点讲些他们未知的,这样他们的探究的兴趣会更加浓。
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本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四种材料吸水过程的观察、比较和描述,产生关于“材料是怎样吸水的” ,“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怎么会不一样呢?”等问题,并学着尝试去发现材料吸水性与它们构造的关系。然后通过进一步对纸的观察、造一张纸的活动,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构造方式,在纸张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不同的物质组织间的空隙组成就造成吸水性的差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纸是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但对于学生来说,纸虽然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纸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教学方式,多角度、多纬度地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好铺垫。
对学情把握的反思 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
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反思
对生成情况处理的反思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对材料进行了改进。第一个环节选择了现象更加明显的材料;第二个环节我直接让学生撕纸,进行纤维的观察,引出古代蔡伦的造纸术,介绍造纸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学生建议利用我们刚刚撕碎的废纸来展开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这节课,学生学蔡伦造了一张纸,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可以从他们灿烂的笑脸中可以得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