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顺利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遁“不违反时”的规律;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准南则为橘”的道理。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反观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有以下三点: 1、充实教学内容 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课堂上,我决定采用小组教学法。课前,让学生分成“春、夏、秋、冬”不同的学习小组对农作物季节性的生长进行研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等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课件欣赏各季节的变化,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让学生讨论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并且请学生根据自己在课余时间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 2、精心设计小组的学习任务。 因为把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热点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促进合作学习。所以我给每一个小组布置的任务是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生活中的体会,谈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向父母和长辈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因此,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都全情投入,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3、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 整节课,我将自主展示、讨论交流、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充分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了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答一答、唱一唱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从种植到收获》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须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并不是极个别学生的“互动”,而是要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全体学生能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让他们能通过小组学习,把课前的学习经验迁移至课内,形成新知,让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小组内交互传递,内化升华,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