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后反思】: 这节课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接受新理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感受新理念的魅力。在本案例中,让我感悟较为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用身边的事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热点、活点、趣点”。只要点准了“穴位”则立即“出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是增趣的良策。本案例中用发生苏州市的一个事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上课时教师应勇于“让位”于学生,激起学习的信心。 本案例中让同学们根据新闻报道和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说说对白血病的了解以及骨髓移植为什么可以治疗白血病?自己对捐献骨髓所持的态度等等。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了安全、愉悦的空间。 3、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例,而对于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的问题则是简单带过。在此,学生就不免会感到些许“遗憾”,觉得知识体系不甚完整,鉴于此,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通过提问题、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的涵义。 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活动的处理:最好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增加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环节,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对难点的突破:本节其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是“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课堂上提供的相关资料毕竟有限,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多收集些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方面的资料,在上课之前就对这方面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可能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这一概念。 结局的质量在于过程,过程的质量在于细节。对细节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功底”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