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调控,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化学肥料》后的反思 打造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合作与努力。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低效和无效的教学活动,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合理调控,灵活生成。我在《化学肥料》课时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寻找切入点——科学施肥;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比较简单)与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选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中考方向,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课堂同步练习题(如“某农场种植的棉花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发黄,需施用的化学是(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KCl”)。 学生:调查家里常用哪些化学肥料,知道其名称和化学式;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反馈来的问题有:家里放碳铵的地方为什么很湿且有很大的剌激性气味?我家养的花叶子发黄,应施什么肥料好?吃叶子的蔬菜应怎样种植好?……)。 教学实践中,我把握住三个基本点: 一是让课堂具有“动感”。社会调查、收集样品、提出问题,课外“动”;自主研学、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课内“动”;手探、脑想、眼看、口说,多种感官“动”。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理念下的课题教学效果。 二是让问题牵动思维。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让课堂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三是让教师融入活动。我能在课堂上始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实验、一起分析,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中掌握学生学习困难的方面,还可了解学生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便于老师有效组织和科学调控课堂节奏,达到课堂高效。 通过实践,教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强化的如教师要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分析,因为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研学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潜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掘出来,学生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同时,教师在关键点上的点拨要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