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说课与反思 由于中学教材本身对于中学阶段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没有给出明确的判断方法,相关的知识点也比较松散,学生不容易将中学阶段适用的判断方法联系起来,所以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并掌握中学阶段可判断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课上所用实验均为定性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到定性试验与定量试验的区别。 课堂以学生熟悉的三种金属元素 Na 、Mg、Al金属性比较来导入,意在唤起学生对于金属元素金属性比较的基本方法,即:利用金属和水或非氧化性酸的反应,通过比较反应程度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设置障碍,让学生不用Mg和Al单质的性质而利用它们相同类型化合物的性质来比较两种单质的金属性,引导学生把金属性强弱比较和元素周期律中的知识点相结合,最终通过比较Mg(OH)2 和Al(OH)3的碱性强弱得出金属性强弱。在比较两者碱性强弱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把Al(OH)3两性的探究过程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也顺便复习了一下。对于常见的非主族的金属元素,如Zn和Fe,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这类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和原电池原理相结合,同时也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课堂最后把本节课上所得出的若干条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做适当的总结,并从微观的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出金属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我是第一次在全区如此多的老师面前上公开课,课上确实紧张了不少。总体说来,本堂课还是比价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金属Na和水的反应应该采用实物投影效果更佳;在学生实验完成之后对于引导学生就实验结论比较、分析的环节还不够重视;课上在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Mg(OH)2 和Al(OH)3的碱性强弱的时候缺少必要的引导。 虽然如此,在课堂上学生对于实验的热情还是如愿地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动手实验,进行讨论,学生们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实验是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经验尚不丰富的青年教师,一堂公开课不论对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锻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对此次公开课中所暴露出的欠妥之处加以修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