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子的构成》是初中化学里理论较强、比较重要的知识,是在学生已了解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课我是这样设想的: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逐步展开,并通过课件上的动画将抽象的微观粒子形象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原子的构成。讲完之后,自己也感觉有些地方不太理想,在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点评下,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 对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位置不是很清晰
讲课时老师和学生像是独立的两个阵营,师生间有互动,但不够深入,自己还没有放下老师的架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师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这一身份。
(二) 细节的处理上不够果断、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资源调节师生互动这一环节的气氛。比如当学生被问到原子是否带电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就回答原子带电,这时学生的回答和自己设想的理想答案存在差距,但这个回答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个可供学生争论的亮点,自己如果抓住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就将给课堂注入不少活力,还可以将金属是由原子构成这一知识点拿到这里复习,并让学生感受金属是否带电。这些难得的资源可能是自己在课前不曾想到过但课堂上又会出现的,这就要求自己要时刻准备着,不断提高自己的课题应变能力。
(三) 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
对书中一个简单表格的描述过多,学生找出微粒间的关系后告一段落,及时处理相关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讲评,我受益非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