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械波的产生”教学反思 由于机械波的教学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振动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因此,这部分教材的重点是波的形成过程,只有深刻理解波的形成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波动与其它物体运动的区别,尤其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因此,本节课是围绕着波的形成过程来开展的。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所有的规律、结论,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观察、思维活动后由学生自己来得出,即使不那么严密,不那么完善,自己悟出的知识要比教师硬灌的要有效得多。通过对“波动”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绳子波理想模型的建立让学生了解并体会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和学生亲身经历“人波”表演,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对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主要有4个层次。 1、引入。通过①学校科技景点声控水车和喷水池的启动装置;②奇特的“喊瀑布”和“一喊就出水,不喊不出水”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③从地震造成重大破坏作用到对地震的预报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引出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通过一些实例,由学生归纳出产生波的两个必要条件。让学生分别分析了水波、声波、和绳子波的产生后,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要有波源和介质的两个条件。有了产生波的必要条件后,作为对知识的应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我朗读了一小段文字,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描述是否符合物理规律。材料的情景是学生熟悉的:“阿波罗15号宇航员斯科特登上月球后情不自禁地把一柄铁锤和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只听‘啪’的一声,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学生中很快有人反应:没有“啪”的一声。我充分肯定了他们,随即我又做了“钟罩实验”,模拟月球上的“寂静无声”,让学生感悟到产生波的两个必要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