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反思: 思想文化是历史与社会课程重要的内容组成,也是了解历史与社会的有效途径。但相对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不仅显得过于理性、抽象,而且呈现形式也比较单调,往往是一些人物的观点罗列,缺乏生动的情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教师而言,且不说如何教学,就是要把握这些思想、文化大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果,也不能不说是件困难的事。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记忆的现状还是常有的事。如何改变思想文化课教学中的两难境地?我结合刚上的七年级历史11课《百家争鸣》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师的教 对于初一的学生,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进而形成对“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哲学观点的初步认识是不容易的。我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教授,使学生掌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五个有趣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每个环节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使学生从历史知识中感悟到“学有所用”。 二、学生的学 诸子思想博大精深,就一个孔子国家专门成立“孔子研究院”,国际上有多少专家、学者穷其毕生精力在学习、在研究!而我们要在一堂课里,让七年级的学生了解儒、道、墨、法、兵五个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那也只能、只要求教学点到为止,当然我不是说,教学中只要罗列观点,死记硬背,而是努力使观点从情景中反映出来,能结合社会背景,理解认同,甚至把学生置于当时的历史时代,成为那个争着发表观点的人。为此,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热情的参与到每个活动环节中来。 三、美中不足 我所设计的五大环节中,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是最吸引学生的活动。特别是第三环节,学生能踊跃参与到活动大讨论中来发表各自的见解,但所设计的问题为了不“禁锢”学生的思想设计得开放一点,讨论的过程用时也较长所以上课时间掌握不是很到位。第四环节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由于时间关系有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完成名片设计。 当然课堂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想协商的结果。真实的课堂总会带着些无奈与遗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去实践自己的教学理想,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