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讨课后的反思 周四上午上了一节研讨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的巩固》,共两个环节:基础知识检测和学案成果展示。 自我评价如下: 可取之处 ①全员参与 ②基础知识落实的比较好,仅有两个同学不达标 不足之处:①基础知识检测耗时太长:基础知识部分共八道问答题,我的方案是每首尾相对的两组各出两人互查,如一组八组分别派出一号二号到指定组检查其余六名同学,同理,二组和七组,三组和六组等等。这样每组8人,一人查3人。但是我若安排每两组一对一检查,可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②板演内容单一,评价机制不足:基础知识共8题,我让一至四组8号只板演第三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和成就。若每组各板演一题,既全面的了解了学情,又促进了学生的掌握。在对学生答题的评价上,以前我一直是吝啬于赞美的。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试着说出“很好”,“非常好”,的评语,看到学生欣喜的脸,自己也很高兴。不过我想,或许我还可以采用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诸如给小组记分的方式也许能更直观的反映学情。 ③好为人师,陋习难改:第23题难度较大:普遍不会作答,我急于引导,督促出答案,学生少了顿悟这一重要环节。历史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仅凭填鸭式教学是很难获得的。我在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点耐心,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 至此,我们使用杜郎口模式已经一周了,课改后学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大为提高,这让我万分惊喜。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