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庶的四川盆地》教学反思 经过课堂和课后教研组内的深入探讨,我有了如下体会: 一、本堂课的成功之处: ①导入激趣置疑。引用《隆中对》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对话,不仅自然引出了“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进而进入了新课。而且利用文中对益阳的描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民殷而国富”提问:为什么这个地方会这么富,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兴趣,有利于本堂课的学习。另外,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在设计中更多的史地结合、中外结合、历史与现在的结合,更能体现其综合性。引用《隆中对》内容导入,正是体现了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②环节设置合理。本节课的重点是四川盆地的富庶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自我探究方式完成,提高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盆地文化的形成与其自然环境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通过直观的四川人生活来反映,帮助学生感性理解。 ③小结提升。本课的标题是《富庶的四川盆地》,让学生围绕标题解读本课内容,得出富饶的农业、丰富的资源、富足的生活三个表现,帮助学生对于教材有个完整的理解,也对教材标题有了更深的解读。 二、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①加强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比如在讲解天然气丰富时,可以联系在今天,天然气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四川在未来可利用天然气大大发展。 ②可以利用视频加深学生印象。在讲解四川动植物资源丰富时,可寻找更加生动形象的视频播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③强化概念。现在的学生人文素养大大缺乏,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加以强化。比如本课,巴蜀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概念,应该加以强化。 ④当堂巩固设置不合理。闭卷考试后,死记硬背内容将会舍去,本课我所设置的题目仍然是本类题目,起不到一个巩固的效果。 三、本堂课的再设计: ①加强教材与现实的联系。 ②强化人文概念。 ③当堂检测的合理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