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气温专题复习课教后反思 在确定公开课课题后,重读了《考试说明》,对“世界气候”部份的考试要求点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思考、设计复习的方法、步骤。设计了学习目标为1.学会读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了解其他气温分布的一半规律。2.以某一地理要素为例,学会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3.从案例中,学会整体的认识气温这个地理要素。课程上下来,发现这样的学习目标制定是不太合理的,比如第一条目标中的后半句就是多余的。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小,要符合学情。关于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一定要明确高三二轮复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必须明确,提高解题能力还是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气候这里,要拓展的其实也是很多的,但一节课能解决的东西毕竟有限,由此确定复习气温,以地形为例来开展,非常有针对性,是符合学情的设计。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教学,形成性的东西,不是复习的重点,提炼升华效率为重。复习课应侧重如何将一个大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学生更易掌握的,并能在应试过程中得到运用的知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特别将气温、降水特征进行总结。先让学生探究气温分布规律,接着回顾气温影响因素;对于地形要多分析,分别从地势、山脉走向,不同尺度的地形来分析;最后探讨气温对人类活动和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整堂课复习内容多,基本能掌握好,学生反馈还不错,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多能答出来。其实还可以让学生多讲讲,不是说单一的做题。第三块内容“以农业为例,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有些不连贯,可以不设计这个环节,让课堂重点更突出,专讲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关于目标检测题目的选择,这里学案上设计了很多题目,题目选的也挺好的,很详细。但是,目标检测最好能在课堂五分钟内完成,所以整合成一个题目最好。或者选两个选择题和一个大题,这样重点更突出明确,合理把握时间。但是本节课,我时间把握很不好,前面花的时间多,以致最后无法完成目标检测的题目,未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情况。前面的教学过程选择的例题也存在问题,应该自己改编一道高考题,使它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也不会忙与去看题做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