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重点是“分析”。要帮助学生分析某个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以及该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后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对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这部分内容,教材以图示的方式,从决策者的角度分析选择工厂区位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做了“角色扮演”,让学生投入其中。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教材以举例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等五类工业的具体部门及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由于本节教材中的五种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的表述十分明白,学生易从表面上掌握,而对为什么是这种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为何会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阐述的不是很明白,因此,这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的五种导向型工业”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学,而课堂教学则紧扣上述问题链来展开。帮助学生把握上述问题系列,达到课标的要求。 教材以宝钢和鞍钢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这里通过案例分析与阅读材料,讲述了工业区位选择几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并且着重通过对钢铁工业的分析,说明同一种工业因技术条件的改变,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工业区位选择时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还介绍了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并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反映不同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三废”污染,属于工业区位因素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堂教学中使用模拟练习的方法,通过应用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并理解风向、河流对工业污染的影响,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最后教材中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充分说明,工业区位选择是复杂的,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