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势和地形 课后反思 宋晶老师执教的“地势和地形”一节应该说是在仔细研究地理课程新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完成的。整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标准,并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了拓展,使整节授课显的充实,并且张弛有度。我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地图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有重要的方法和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地图运用情况如何,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地理图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宋老师的这节课中得到充分的诠释,于我理解就是“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解决问题”。 地势和地形这一节课的地图非常多,也非常重要。宋晶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每一幅地图进行教学,无论是每个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都是依赖于地图来进行。比如教师在讲到我国地势特点这一问题时,同时展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亚洲地图、中国地图等,通过比较不同的地图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地势的特点。课堂中,教师采用了指图回答、填图、画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就如宋老师在学案中“学习提示”所说的一样“一定要用图来帮助自己建立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解决问题”这一基本理念。 二、引导思考,在思考中获取知识。 课堂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整个课堂贯穿了对学生独自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几乎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描述的陈述句,也就是说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更多的是以问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宋老师的课堂授课及学案设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是“这说明什么?”“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为什么会这样?”……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不是凭空的,而是在充分引导学生去观察、阅读、分析课本、学案、课件提供的图表材料、文字材料的前提下完成的。这些问号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获得、去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些问号中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也利用这些问题完成了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使命。 另外,宋老师在授课中还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如“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地势对我国气候以及东西方交通的影响”,这些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三、传授方法,以方法授以渔。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在这节课上,宋老师做的是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宋晶老师的授课,在很好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将这一任务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 虽然本节的学习任务是“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但宋老师却能够将世界地形与中国进行联系,对比分析我国的地势的相关问题。宋老师的授课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上,放眼全局,而不是将知识局限在某一个小的章节上,注重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例如,对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气候、东西方交通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处理上,宋老师就先让学生观察地图,判断河流流向,从而提出相关问题,提示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读图识图的方法,强调思考问题的方法。 宋老师的课堂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在授课时采用了高效的小模块的方式,能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宋老师还注重了课堂的开放性,没有将眼光局限于教材;课堂上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习惯的养成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个人觉着宋老师的这节课还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改善:可尝试着放的更大一些,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进行学习,老师尽可能的少说,将更多的时间放手给学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作用,将很多地理环节都可以让给小组来解决,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利用对我国地势和地形学习的大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