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肌理》教学反思 《奇妙的肌理》是奇偶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部分,整个美术教材非为四个部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这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本课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掌握"肌理"概念,种类及常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肌理表现为一幅主题鲜明且富有美感的作品,在动手和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时间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懂得美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课题组的课题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就比较注重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分为5个部分,一,感觉肌理,二,感受肌理,三,制作肌理,四,欣赏肌理,五,表现肌理.在课的导入部分,请一位同学通过触觉上的感受来辩知箱内所放的物体,由于事先不知道箱内放的是什么物体,所以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出"肌理"懂得概念,这样的设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可能很多人在理解"肌理"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可能会认为肌理指的只是一个平面概念上的一种纹理变化,而不包括的立体的. 在活动三和活动五中,是学生动手制作肌理和表现肌理,主要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培养动手能力,另外,背景音乐的播放和活动四中视频的播放,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至于友善用脑,我认为在学生到台前张贴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已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放松,但还是有些过于牵强了些,在这一点上海有待提高和改进. 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时间的控制上掌握的不是太好,许多时间都花到前面去了,在活动三中用时过多.在分组学习的问题上,虽然分了组,但没有体现合作,最后的活动五,可将每人制作一幅改成两人或多人合作一幅作品,体现学生之间合作的快乐和团结的力量,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