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园百花》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课前我担心能否与学生交流好这一堂课,因为学生所处的时代大众媒体迅猛发展,电视中、广播里、网络上天天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学生大多数知道“梅艳芳”而不知“梅兰芳”,很多同学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想知道也不想了解,甚至看不起戏曲艺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主动了解,并增进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呢?我想戏曲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老师选择好一把钥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的园地中,进行了变“厌学”为“乐学”的探索与尝试。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一、设疑导入---激趣---走向戏曲 “学海无涯,乐作舟”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入手。上课前,营造课堂氛围,播放课件让学生伴随戏曲画面及音乐进教室。伴随家乡荆河戏生动有趣的表演,又因学生对家乡戏“荆河戏”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他们都饶有兴趣的议论着、比划着,带着欢乐的心情欣赏着。接着,为了进一歩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这一上课主题,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了京剧《苏三离了洪洞县》唱段,从而很自然的切入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戏曲百花园,并引入课题《梨园百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导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抛砖引玉,使其成为引导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的“起跑线”。 二、演唱“戏歌”---促趣---走近戏曲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近戏曲音乐,让学生再次欣赏第一课时所学的现代气息浓郁,而又京剧韵味十足的“戏歌”《唱脸谱》片段。学生看着动感十足、千变万化的戏剧造型,听着融戏曲音乐及通俗歌曲的唱法风格为一体的戏曲音调歌曲,学生不禁然的亦想演唱。看着学生的演唱热情,我带领学生伴随音乐演唱了《唱脸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拉进学生与戏曲音乐的距离。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让学生加深自身感受音乐、参与音乐。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下,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戏曲欣赏----导趣----走进戏曲 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环节,戏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我以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走进越剧”、“走进黄梅戏”“三步曲”来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戏曲中人们较熟悉的京剧、越剧、黄梅戏三大剧种。那么,怎样进行这一教学环节呢? “乐(音乐)即(快乐)”。我想老师应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指导者”,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音乐课堂上积极参与欣赏、模唱、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进行“走进京剧”这一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使本感枯燥的戏曲音乐知识,变为师生戏曲知识的交流与展示。在京剧唱段欣赏中,让学生对比欣赏传统京剧《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打虎上山》选段。学生在模仿演唱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在“走进黄梅戏”这一教环节中,学生了解、欣赏了黄梅戏,并对所欣赏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较为熟悉,在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设计了“旧曲新唱”,请学生为熟悉黄梅音调填上新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平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了音乐实践活动中。 一堂音乐课结束了。出乎课前的预想,这堂课我觉察到了同学们学得很开心,我也上得很尽兴,同学们并不向所想象的那么排拆戏曲音乐,而是在他们欣赏学习中,感受到了他们求知的渴望,可以说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音乐课堂是门遗憾的教学艺术,本节课还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如:感到遗憾的是,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似乎不够用,有些教学环节不能较好的展开,这大概是我想让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了解戏曲相关知识,对于所欣赏的音响资料较难取舍的原因。对于教材的把握问题,这应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