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角的比较和运算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想颇丰。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数学思想培养,并让现代化教学的益处得以充分体现,回想于此,令我兴奋不已。但兴奋之余,静心思考,细细琢磨,本节课尚有不尽人意的缺憾。现对本节课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成功与不足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题引入自然: 因为教师课前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做出充分估计,在学生很有兴致地解答完活动中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望,较好地将学生带进了本课学习。 2、类比思想运用得当: 本节课,当初我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一个主体思路,就是使用类比思想,让学生对比线段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线段大小比较做铺垫,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尤其是叠合法)学生理解得很好;由于对线段和差语言强调得很到位,学生在真正明确了线段和差的意义的基础上,模仿来说角的和差语言,自然顺理成章,不成问题(而且预习时学生的疑问,正像我所说的,学生自己就解答了);联系线段中点定义,学生很好理解了角的平分线概念。然后,模仿线段中点的符号语言,得出角的平分线符号语言。(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在叙述角的平分线符号语言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偏差,但最终还是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3、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 由于本人对多媒体教学较熟识,教学设计中部分环节运用课件展示的益处很明显,学生一目了然。如:叠合法的操作过程;画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两种办法;三角板拼画角等,都起到了教学设计中预期的效果。 4、设疑解疑,前后照应。 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又回到开课的问题,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信心十足的回答在告诉我们,问题已解决,他们体验到了收获,课堂也显得较严谨。我认为教学开课的问题不仅应起到创设情境,把学生“引进来”的作用,更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结束时能“走出去”。 二、不足之处: 对学生情况预判不足,导致教学设计中有些环节实施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1)教学目标的展示以及自学指导的引领,未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教师在精讲环节要放慢速度。 分析原因有三:①由于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此种上课方式,因此,没有细想目标要求,在自学环节中,看书也不是很到位,教师指导有缺陷。②自学指导的引领语言作用需再细化、作用需加强。③学生读完书后,不知研究问题,缺乏小组研讨的习惯,等老师的倾向还很重,教师引导还需加强。 (2)由于对学生学情缺乏了解,导致部分环节浪费时间。 “三角板拼图”,学生没有预想的那么积极,而且明显对小组合作比较陌生,单打独斗的较多,效率明显降低。而且由于时间有点仓促,学生探索与展示的都不是很充分,好在课件弥补了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地总结出了规律。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对你所要教学的对象缺乏全面而又深层次了解,那么,教学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结合这节课暴露出的问题,再次面对陌生的学生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我会做如下的改进: 1、课前必须深入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资料。 2、细化自学指导,可运用自学指导提纲,将部分内容以脚手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学落到实处,真正解决自己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等老师。 3、学生模仿线段中点符号语言对角平分线符号语言进行归纳时,教师先解释一下线段中点符号语言中各线段含义。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总会存在一点收获和这样那样的遗憾。我要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中调整,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提高自己,适应学生、课标、以及教材变化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