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调控课堂之教学目标的定位 最近我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课《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以下是课堂部分实录: 【案例回放】 师出示:张伯伯把20公顷土地的用来种植玫瑰,其中红玫瑰占玫瑰种植面积的,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 师:这里的和有什么不同? 生:是将20公顷看作单位“1”, 是将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师予以肯定)板书:是将20公顷看作单位“1”, 是将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师:你能用长方形代表20公顷,用格子图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吗? (生埋头画图,师不断强调准确画出题目的意思)(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画得十分规范,应该引导学生画草图,效果一样效率更高) 生板演: 生结合图进行讲解:我是用长方形表示20公顷,将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用表示出玫瑰种植面积;又将玫瑰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用表示出红玫种植面积。 师:建议将左边空白部分也平均分。 师:请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吧。 生独立完成。 汇报: 生:20××=9(公顷),20×算的是玫瑰的种植面积,再“×”算的是红玫瑰的面积。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0×=9(公顷) 师追问:×=算的是什么?的单位“1”是什么? 生:×=算是红玫瑰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的单位“1”是20公顷。 先请一位学生讲解第二种解法,师再次反复讲解第二种方法,多数学生茫然。 我走访学生,观察记录:做法一:×=(公倾),追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回答不知道(15%左右的学生);做法二:20××=9(公顷)(80%左右的学生);做法三:×=,20×=9(公顷)基本能说清楚理由(5%左右的学生)。 ※ ※ ※ ※ ※ ※ 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定位——两种解题方法应分清孰重孰轻 本题通过分析问题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算玫瑰的种植面积“20×=15(公顷)”,再算红玫瑰的种植面积“15×=9(公顷)”;二是先算红玫瑰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再算红玫瑰的种植面积“20×=9(公顷)”。对于本节课而言不可能让每位学生两种方法都掌握,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从教材的内容和解题方法的难易程度来看,第一种解题方法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该将主要的教学力量放在第一种解题方法的教学上,如果平均使力,学生两种方法都掌握不好。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问题应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了两个分率的单位“1”各是什么?再让学生画图理解了各个分率的实质意义,以及部分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学生还不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思,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呢? 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整体出发去分析问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信息的全局着手,整体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再深入分析各个分率的具体含义——分率的单位“1”是什么,分率表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将整个问题进行全面地整理。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并解释清楚自己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应该从数量关系的建立上去简化复杂的文字,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可以将本题简化为“红玫瑰的种植面积=20公顷的的”和“单位‘1’的的”,从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和“1××即×”,将问题的难度降到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