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探索自行车里蕴含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课前我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玩”自行车,要求学生“玩”的时候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并在观察和体验中能不能有什么发现,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玩”,就学生探索发现自行车的秘密做好了铺垫,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课上我首先提出探究问题“研究自行车是如何前行的,齿轮的运转过程中有个什么规律呢?”“自行车是不是脚蹬一圈车轮转一圈?”“如何知道车轮转的圈数?”“能不能计算出蹬一圈车轮走多远?”让学生把“玩”的体验和观察到的发现在小组交流并讨论。给了学生一个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到数学学习的空间。学生探究后再通过模型(自制学具)来演示齿轮运转的情形,前齿轮和后齿轮的齿通过链条带动,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就转过一个齿,这样前齿轮和后齿轮转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归纳出一个式子:前齿轮的齿数×转数=后齿轮的齿数×转数,接着把研究的结果与前面所学习的比的知识接轨,你能用我们才学习过的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释这种规律吗?当总齿数一定时,齿轮的齿数和转动的圈数成什么比例? 最后,让学生学习计算自行车前行的路程,首先计算出轮子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我们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程,如果要计算我们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车,就要先计算蹬一圈自行车的轮子转动多少圈,根据前面我们发现的前齿轮的齿数×转数=后齿轮的齿数×转数这一规律,得出车轮转动的圈数等于前齿轮的齿数与后齿轮齿数的比值,即前齿轮的齿数是后齿轮齿数的多少倍,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就要转动多少圈。还让学生探究蹬一圈走的长度与车轮周长和齿轮前后齿数的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完成书中的表格,让学生发现变速自行车哪一种搭配速度最快,那一种搭配速度又最慢呢?发现前后齿轮齿数相差越大速度就越快,反之就越慢,引导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玩自行车中。 这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玩”中合作探索,共同的智慧凝聚起来,学习起来轻松有趣,体会了合作的乐趣,找到了合作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