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后反思 新桥小学 陈霞娟 在2、3、5的倍数的特征中,2和5的倍数的特征都只要看个位,而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在进行本单元备课的时候,我也参考了一些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在小组内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组也有不同的意见。一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学完,这样的设计内容就比较多,练习的内容就必定很少,基础知识得不到落实和巩固。二是只教2、5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和巩固,让学习更加扎实,学生也会灵活处理各种类型的习题。但是我们又担心学生的思维迁移对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形成“3的倍数的特征看个位,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的错误观点。那么究竟怎么设计比较合适呢?不管如何,我不想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在课前准备的作业纸上,我设计了两张百数表。一份是圈出2和5的倍数,另一份是圈出3的倍数。 上课时,我仍然在思考这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究竟要不要教3的倍数?课堂按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正常推进。学生在百数表内圈出5的倍数,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并概括出结论,并进行快速反应。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发现一切都很顺利。于是我用同样的过程结构教学了2的倍数的特征。接下来还有偶数、奇数等概念的理解。这么多的概念要理解并记忆,对于孩子来说能辨别清楚就很不容易了。于是整个课堂我就围绕这些概念让学生不断理解判断。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综合题,在“15、18、45、20、360、87、1509、456”这些数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奇数有( ),偶数有( )。学生填写完后又让学生去观察发现了偶数与2的倍数是完全相同的。当课堂还有最后5分钟的时候,我及时的让学生取出作业纸,圈出3的倍数。在学生圈数的时候,学生就在不断地找规律,有的学生说每隔两个数就是3的倍数,而有的学生说只要斜着画一条线。 当展示这张表后,我问:3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有学生说看十位,在事实面前,这个结论立即被否定了。3的倍数也绝不是看个位,究竟是看什么呢?课后自己研究。 有了这样的一个铺垫,学生的思维不再定势。他们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也知道3的倍数不看个位也不看十位。 这节课看上去似乎没有上完,但是我觉得效果很好。在这节课上,不仅让2和5的倍数、奇数和偶数的只是得到了扎实的练习和巩固,而且也为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要从不同的途径去发现,强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