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伪存真,让课堂留下最核心的“一点” ——选材技巧例谈写作课反思 每周周末一次的作文习作是教学惯例,但是怎么能够进行有效评价和有效评改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篇习作《生活的颜色》,学生最终呈现的作文显示:学生选材的能力薄弱,大而空的作文依然有很大市场,而这却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但是单纯的讲述或者告诉如果很明显是无力的,操作手段成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至少上课的中心明确:就上考场作文选材。 第一稿我的主体设计是:先出示三篇习作,第一篇把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快乐对应黄色、红色、蓝色,空洞无材料;第三篇有材料,材料略微详尽,分述了生活的颜色中的——蓝色(挫折)、红色(奋斗)、黄色(进步)、绿色(成长);第二篇用两个事例来描述了一个温暖的爸爸的形象,总结出生活的颜色就是像黄色一样温馨的父爱。从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出选材应该——小而精。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评析例文二探讨:小巧的材料如何写精致?最终概括出: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在叙述中加入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在叙述的过程中,写人可以运用人物描写的五个方面,可以用环境描写;写事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手段,让课堂起伏有致。最后要注意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注意点题。 自己以为设计的切入点小,应该较好操作,进行了一轮试讲以后,组里的同事说:太大太全,要大改,仔细想想好像自己设计的简单,但是在课堂上生发出来的问题太多,想要都说一说,这一说就变得很零散了。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觉得自己的课还是浮在表面的,上得有点空洞。在这次修改的过程中,同事给出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操作手段——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的片段投影出来,直到这时,我才觉得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可能“实”起来。 在第二稿中:第一个环节沿用,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读评分,打出中考的评分标准,对比得出:选材应该小巧精致;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围绕“多少笑声都是友情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情擦干的”进行仿写,通过让学生写来得出怎么才能写得精致;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再创作一个容易写得空的题目《风景》。 第二稿结束之后,大家还是觉得环节太多,最后一个《风景》仿写删去不要,然后想要总结的内容还是多,多就意味着无,需要再删改,在讨论的过程中师傅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非常深,她说:小巧精致不只是每一段内容体现,文章整体的结构也是小巧,中考作文本来就小巧……她的话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叫做:螺狮壳里做道场,对的,作文就应该这样写,我的课也应该上成这样,内容少才能深,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 第三稿设计环节新鲜出炉:第一个环节不变,第二个环节:选材分析创作,操作手段:从选材的角度看,哪篇文章的选材更利于表现主题?让学生结合第二篇文本分析,总结小巧精致的选材更适合表现主题;环节三:结构分析:修改完善,仿照例文二的例子进行仿写,组成:铺排结构,学生展示,选出最好的片段补充到投影上;环节四:用略写排比句补出结尾,得出:详略。 第四稿上课的时候基本和第三稿类似,增加了最后一个环节,补好结尾以后生生交流,增加了这样一个互动环节,然后最后选择最好的结尾达到投影上,用一个word文档串联了整个课堂,也是除了投影之外仅有的多媒体手段,整个课堂简单清晰,大部分是学生活动,终于开始上得比较实了一些。 上完课之后,我觉得有几点教研组的同事推荐我的方法课堂生成效果较好: ①学生的展示,投影和学生自读的效果好于只是学生读,投影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文本熟悉、亲切,有安全感; ②学生修改好以后的文本由我打到电脑上,即时生成,这是我第一次采用这种方法,最后齐读,课堂效果非常好:就像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的一个产品,现在立体呈现。 在这节课上,我觉得不够完善的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因为学生回答不出来一些问题,我过于紧张,所以没有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思路过渡,过渡是课清晰很重要的表征,希望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②就像师傅说的那样:可以不说的话不要说,我上课无意中透露出:其中一篇例文是中考满分作文,但是这只是网上的一家说法,并没有经过考证,所以这是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够严谨的地方,我要时刻记在心里,争取少出现或者不出现类似的问题。 现在的每一步都走得踉踉跄跄,但是我依然希望用我的笔记下我来时的模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以为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