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反思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课外辅导,时时处处都应该胸中有学生,心系其发展。这一道理很好理解,但在实践中却不易把握。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自读课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双向互动地学习古文,从引导学生从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入手,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 由此加深学生对文言词语、句式的理解。 从学生活动来看,他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很高。且对唐雎这样的历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冲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他们非常感兴趣,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鲜明的性格。通过揣摩秦王与唐雎的性格反差,达到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唐雎不辱使命》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有些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要相信初中学生是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学中必须讲解、点拨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