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遗憾并美丽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反思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就如我这次执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当学生还沉浸在精彩的诗词赏析中,我还在酝酿情感朗读招式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还只完成了三分之二,时间怎么这么快?客观上说,是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导致前奏过长,主题部分施展不开,但从客观上分析,为什么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预习目的?我认真反思,问题还是出在老师的身上,没有把预习指导当回事。 我想基于学生的经验,预习一首古诗词应该是轻车熟路的,教学步骤的第二步就是预习交流,本意是让学生把预习中的收获互相说说,在交流中回忆起与课文相关的东西,并及时解决预习中的困难,估计的时间是5分钟。可是学生好像课前没有预习一样,在重头开始,好多人连“甫”、“的卢”等字的读音都不清楚;因为审题不准,一个介绍“辛弃疾”就说了一大串。实际预习交流环节用了整整13分钟。如果我在布置预习时,把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标而为,肯定效果不一样。不是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而是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读几遍,可能对着注释把翻译读两遍,看来如何指导预习,如何设计预习提纲还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话题,更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视的问题。 预习交流环节的超时,也就注定了第三个环节,即“读懂课文”也是如此。我担心学生预习时也只是读了个翻译,所以给的时间很长,学生在考虑哪句该如何读这个环节时有些费时,主要还是因为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我临时加进了“想象画面”来译读。学生先写再念,我觉得很是精彩就没有刹住车,其实这个环节不用写,交给方法了,抽查一个,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就得了。由此可见,我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按照课前的设计来走,没有把握好几个环节时间的分配。 在找出本节课的遗憾之处后,我一直在问自己,也一直在回忆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发现在遗憾之余还是有些动人之处。 首先是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学生在读完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后,我提出关于百度和稻花香取名的由来,学生来了兴趣,其实探讨取名是引子,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并爱上古诗词。这三首词是我精心挑选的,因为我知道,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其次是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师生互动有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尽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以往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从预习交流收获到读懂课文到赏读诗句到读懂情感,我共设计了四处合作学习。每次合作都做到了明确任务,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特别可喜是我给足了时间。比如在赏读环节,尽管根据设计,时间很紧,但我没有因此剥夺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的环节,而是让学生去尽情品读诗词的妙处,去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给学生提供了在文字中徜徉的平台,我觉得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从修辞从情感等方面来赏析,既有专业术语的味道,更有韵味十足的个性化回答。我由此反思,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一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没有思考,学生无从解读,或者解读难以深入);二还要信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三要时刻记住自己定位要准确,我先是组织者,(把自己让位,放下自己),然后当学生有不足时才是引导者,升华者,时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课更精彩,师生的互动也才更有效。因为时间有限,有些问题不可能人人都在全班交流,但大都在组内有发言,所以对于每个人也都是公正的。 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效率也会高一些。 三是注重了“授之以渔”。我很庆幸我在授课时灵机一动,给了学生另一种翻译的方法——想象画面来译读。设计中是没有这个环节的,我听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如出一辙,都是照翻译读了一遍,没有任何创意,我想起上次周老师上这课的时候,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不仅语文味十足,而且很有个性的张扬。我借鉴了这个环节,并给足了学生想象和创作的时间,学生兴趣浓,而且受到了好效果。还有赏读环节,我总结了我们以往赏读的方法,让学生继续用,学生在找寻、表达、交流中熟悉诗词赏析的方法,这也是我们诗歌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这首词是五首词中得最后一首,也是最后一篇课文,所以我在课堂上反复提示学生,学习诗词的步骤,赏析语句的方法,每一环节朗读的要求等等,都是为了给“授之以渔”几个字。学生能独立去阅读一首诗词,能去有个性的赏析文字,会用有语文味的句子表达,不就是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