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帮助学生走出语文中考的突围之路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课后反思 语文的外延浩瀚无边,语文的内容丰富多采,在语数外各科“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紧张时刻,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常弄混淆,犯迷糊,张冠李戴的现象不足为奇。因此帮助学生将过去零散的知识碎片形成系列,从而建构语文知识的大树,这是中考复习时语文老师必须做的一件大事。我从近三年中考试题分析得知,古诗文的考察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去年就增加到了16分),这是复习时的一个重中之重,因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教学内容,按朝代按时间顺序来积累古诗文。今天这节课我按时间顺序以唐诗为经线,贯穿律诗知识、诗人外号、性格爱号、典故等文化常识。希望给学生一个宏观而整体的印象,便于学生归类整理。因唐朝的诗太多,我设计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因此这个内容必须要两节课完成,这节课只完成了一半,在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完成了后半部分的诗文内容,同时我还利用中午息时间让学生做了笔记的整理。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关于中考复习的思考。 首先带给我的是有益的收获: 一、分类复习,列好清单 语文要考查的东西很多,字、词、句、篇、作文,包罗万象,如何有条不紊的展开复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类,稳扎稳打。就拿古诗文的复习来说,如果放手让学生按照教材的编排机械的去背诵古诗,可能应付那种毫无障碍的续写题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一旦遇上有点设题障碍的考查,学生就会犯糊涂。因此我在古诗文的复习中让学生去分类整理,这节课主要以朝代为分类来进行复习整理,并让学生对唐朝的诗人与诗名作了整理。相信通过这两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唐朝的诗人,唐朝的诗歌应该有了总体印象,接下来我还会将宋朝的经典诗文、清朝的列举出来,给学生一个知识清单。也会要求学生做摘抄的时候按送别类、咏物类、理想类、边塞类、自然山水类进行整理,避免知识混乱不清。 二、高屋建瓴,拓展广度。 如何在复习课中既能唤醒学生的记忆,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让学生不觉得是炒现饭般的索然无味呢?我想老师应该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俯看九年来学生应该掌握和已经掌握和语文知识,然合结合自身的课外积累和知识积淀,给学生必要的知识补充和视野的拓展。如古诗文的复习,只是引导学生背诵,只是检查过关,这和学生自己复习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在这节课里就应该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在复习课里给他们带来新的收获。如关于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作品特色,这些都需要给学生以补充和归纳。如在讲李白的豪放不羁、不畏权贵的个性时,我给学生补充了“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杜甫赞美他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等典故,这些虽不是课本上的东西,但也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东西,因此我给学生作了补充,让复习课添了一丝生气。 三、有的放矢,克服盲目 如何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做到以一当十,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学情。我们班上的学生在哪一块掌握得不够好,哪一块需要花大量时间,必须充分掌握实情。如我们班上的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只有零星的记忆,要么诗背不完整,只记住其中两句;要么是不记得作者,要么诗名和作者错搭,这种现象也是中考时常犯的一大病症,因此我舍得花时间去给学生进行一个梳理。 其次带给我的遗憾: 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要突出“扎实”二字,还得过关还得动笔。由于我的疏忽,我只是让学生口头背了相关的诗,并没有将答案显示出来,实际上学生只会背不会写的现象也很严重。我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一点,另外,知识的疏理只是从宏观上去建构,最主要的还是要落实。因为我这节课的设计的容量较大,因此只让学生口头过了一遍,并没有逐个逐个落实,如果考试,效果也不会很好。就拿课后测试来说,我收的后三十多名的当堂测试来看,学生不会写字,如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的“颔”不会写,“空前绝后”的“绝不会写”等等,大李杜、小李杜仍然不知道是谁的还有不少。这充分说明复习课不能贪多求快也应该落到实处,逐个落实才是硬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