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那树》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领受呢?如果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那就接近活力高效不远了,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研究的理想课堂。因此,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环节过程到问题设计等,我都把“让学生动起来”当成前提,只有学生动起来了,才会学得轻松,课堂才会有活力,才能体现高效。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收获多多,既有所谓的成功点,也有确实存在的瑕疵。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做到了这几点: 一、细化学习目标,师生互动有的放矢。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常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比如大而空,上次彭教研听我的《变色龙》后就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细化,要具体,要可操作,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这是对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是这样,那么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课。我设计了四个学习目标,通过屏幕显示给学生读,做到心中有标,学生学起来也是活而有序。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几个学习目标还是很顺利的达成了。由此看来,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应该是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二、营造宽松气氛,师生互动有激情。为打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索然无味”的局面,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每一次回答完毕后,学生们其实是很期待得到老师表扬的,我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因为我喜欢看到学生满足的微笑。为了让学生对文字的阅读不产生厌倦情绪,我煽情了,不仅让学生为他人的精彩鼓掌,也为自己的表现鼓掌。这时的学生定然是兴趣盎然,因为谁都希望被肯定,在课文中筛选信息时学生真的是“竭尽全力”。在揣摩作者情感时,我让学生重点注意“白森森”、“骨粉”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再来深情朗读。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此时我的一句“简简单单几个字,经大家一润色,就变得有滋有味了。”将学生激情点燃,不由会滋生出“我们的语文课真的很有味。”的想法。又比如在理解大树品格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大树和蚂蚁一一惜别的场景。李安康和邹志伟的表演特别是李同学的精彩演绎,令人折服。这样的细节能以情带趣,能引发出课堂上的阵阵笑声,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样使教学直观化、戏剧化,给学生留下了永久难忘的印象。没有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是不会有如此激情的。 三、分层设计问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我觉得课堂上不仅仅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活动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我设计的第一个自主学习的内容就是:那树,究竟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还得从课文去获得信息。然后对内容进行解读——“首先是从众多的语句中筛选需要的信息,画上记号,然后归纳整理成概述性的句子。还可更高要求自己,将语言说的更优美,更有语文味,也就是诗意化。” 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结合文本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那树的形象,落实了教学的内涵。这就让每一个学生有了动手动脑洞口的机会。至少都能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就相当于“能者多劳”了,有的用词语概括,有的用优美句子展示,不仅仅回答角度不单一,而且照顾了每一个学生。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要尊重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标》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对他们不被文本所缚,不被同学发言所制的可贵立场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说说“你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有什么品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答案丰富多彩,只要是能从字里行间分析出结论,我都一一板书于黑板上,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被书写于黑板上,心里的成就感可想而知。另外,教师再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部分学生交流后,我总是时经常问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意见,有没有更新的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总是什么都想教,内容上的取舍也纠结教了很久。在修改教案中,也是怕内容上不完而删去这个保留那个。无法完全打破常规,既想传统,又想创新,结果精彩部分凸显不明。另外,散文的语言是很精美的,蕴含的韵味还是很有深度的,应该在课堂上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品赏,让细节凸显,让学生在体验揣摩词句的妙趣中,找到解读文学作品的金钥匙。
|
|